2025-03-20
星島日報
簡樸房規管制度建議方案,在上月完成持份者諮詢,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亦將在本月31日開會討論。消息指,政府有意放寬具爭議的「天井窗」劏房戶的認證,有意作出有條件接納,包括若天井頂部非密封、且有出入口可進入清理,並作定期打掃,便可認證為簡樸房。據悉,認證制度亦設收費,但「早鳥」登記者有機會獲豁免收費;且有意設36個月寬限期,惟最後6個月將不允許業主再訂新租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指,規管劏房目的是要為市民提供適切居住環境,也是政策重點,強調「不會令市民無家可歸」。
▍記者脫芷晴 郭穎彤 ▍
簡樸房規管制度方案漸見雛形,消息人士透露,諮詢文件原建議,為確保簡樸房有足夠的照明及通風,居住空間窗戶開往「四邊圍封」天井的劏房,本視作不合標準,但最新規管方案有意作放寬。若涉及的天井頂部非密封,且底層有出入口可進入作定期清潔,則只有面向天井窗戶的劏房也可認證為「簡樸房」。另為鼓勵業主盡早登記,消息指當局有意就認證制度設立收費,初步介乎1000至3000港元不等,而在指定限期前登記者,有機會獲豁免收費安排。
收費介乎1000元至3000元
諮詢文件原本建議,將為現存分間單位進行為期12或至18個月的登記,並在登記期結束後作12或至24個月的寬限期。但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今年2月已透露,正研究將寬限期由1至2年,延長至3年、即36個月,但要考慮公屋供應等因素後,再作決定。消息人士指,為免劏房戶在改制後租約有爭拗,或業主「有人在住」為由拖延改建,政府有意在設定的36個月寬限期中,要求在最後6個月,即第30個月開始,不再允許業主簽訂新租約,直至業主改裝劏房,並被認證為合資格的簡樸房為止。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出席港島區首個社區客廳開幕活動時指,規管劏房目的,就是要為市民提供適切的居住環境,也是政策的重點,強調不會令到市民無家可歸,又指「(無地方住)同我哋的政策係相反的」,重申政府會對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他續指,政府已經就此進行一段時間諮詢,本月底也會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報告,目標是在今年年中向立法會提交簡樸房的草案,期望可在今年內通過,使劏房戶盡快有適切的居住環境。
陳國基:期望今年內通過
陳國基又提及,社區客廳是本屆政府的精準扶貧項目,旨在擴闊劏房戶的人際網絡和提升生活質素,連同此前已投入使用的4個社區客廳,現存5個項目每年能服務2080戶劏房戶,合計高達32萬人次受惠,且今年將有5個新的社區客廳投入運作,分別位於九龍城、太子、深水埗等地,令社區客廳總數增至9個,屆時每年服務戶數可提升至4000戶、合計60萬人次可受惠,「較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3間,已超額完成目標。」他又謂,社區客廳由商界提供場地,並由政府邀請社福機構營運,以及關愛基金撥款支持,強調投放與財赤無關,亦非「依賴財團」而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