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17, 2024 星期日 微雨 23° 94%

商業規劃微調 北都發展增助力

發展局要提速推動北部都會區,難免要借助私人市場力量,特別在當下政府陷入財赤,現時當局修訂洪水橋規劃,向市場釋出善意,在平衡原有規劃定位下,希望促成私人參與。 就着洪水橋的規劃,政府及發展商考慮的重點各有不同。政府從整個北都的布局出發,相對於古洞北/粉嶺北定位以住宅為主、新田科技城以創科為主,洪水橋成為整個北都最有潛力發展地區商業中心的社區,特別是配合一河相隔的前海商業區,令到當局不願過於大幅改變洪水橋原有商業規劃。 不過,近年政府陷入財赤,面對北都數以千億元計算發展開支,減少收地開支、增加補地價收入,對於政府改善現金流相當關鍵,成為政府回應市場訴求的關鍵原因。 補地價收入 估增18.6億 事實上,從地價角度計算,現時發展局容許區內最多200萬平方呎樓面可以由非住宅轉作住宅,以現時洪水橋標準金額補地價之中,住宅用途每呎地價為3,159元,較非住宅用途每呎地價2,230元高出4成或929元,單是這部分轉換用途已經增加補地價收入約18.6億元。 更不用說,曾經有發展商表達若果維持純商業用途,將有機會選擇「唔玩」放棄補地價,合計涉及的補地價金額規模將會達到逾200億元計算。 除了洪水橋規劃外,發展局亦透過在三寶樹濕地公園的收地賠償上推出新措施,據發展局指,與60至80年代曾採用的換地權益書不同,方案局限於土地擁有人交還三寶樹範圍土地,可從其他土地補價中扣除地價,不涉及市場買賣或在投地時支付地價。 在政府各種措施均可以見到,當局在財政收支,跟北都規劃上嘗試取得平衡及調和,希望同時做到提速提效等目標。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