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經濟日報
工商業市道疲弱,城規會今年上半年批出規劃申請之中,只有2宗重建作工廈或商廈,較去年同期減少7成,涉及樓面更只有28.5萬平方呎,減少9成。分析認為,現時商廈空置率高需要長時間恢復,加上高息環境下,發展商較傾向投資現金流回籠快的住宅項目。
根據城規會批准的規劃許可及改劃用途申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只有2宗獲批個案屬於重建成工廈或商廈申請,相較2023年上半年同期,則有7宗個案屬於重建工商廈項目,按年減少7成。
若果以獲批項目重建後的總樓面供應計算,今年上半年2個項目僅提供28.5萬平方呎樓面,相較去年同期7個項目提供270萬平方呎,數目大減89%。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城規會不會因為市況影響審批個案,故此獲批出的數字減少很可能已經反映一年前發展商提交重建作工商廈的申請減少。
學者:商廈供應多 或屬結構性
他又指,商廈供應過多不止香港發生,有機會屬於結構性問題,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很多工作不再需要在商廈進行。
在今年上半年獲批擬作工商廈的個案,均屬於中小型項目,其中永倫獲准就位於長沙灣的舊式商廈永倫大廈,重建成22層高的新商廈,僅提供6.7萬平方呎的樓面;而另一宗由金朝陽 (00878) 獲批重建的葵涌南華冷房工廈,更是計劃重建成為冷凍貨倉。
至於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就認為,市場對重建純商廈或工廈的需求降低,因這兩類物業空置率高,特別是商廈,過往不少獲批的純商業項目均改變成商住混合發展,因商廈投資回本期長,現金流較慢成為挑戰,發展商會較傾向發展可以立即賣樓套現的住宅項目。
九展「轉軚」 改商住混合方案
事實上,原本在去年已經獲批重建成大型甲級商廈群的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今年發展商億京亦「轉軚」,向城規會提交新的商住混合方案,將原本的142萬平方呎寫字樓樓面大減8成至29.2萬平方呎,新增興建6幢分層住宅,涉及約1,881伙。
另外,今年上半年亦有一宗工廈申請重建成數據中心的個案獲批,涉及17萬平方呎樓面。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