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明報
【明報專訊】雖然近期股市熾熱,惟在華人「買磚頭保值」觀念下,不少人依然偏好物業投資。前補習天王、現主要從事物業投資的吳賢德(Arthur Kho),正是樓市升浪的得益者。儘管近年細價樓價錢「瘋升」、樓價升幅跑贏大單位,但吳卻未跟隨他人高追入市,反而逐步減持手頭上的上車型單位,轉戰千呎大單位投資市場。吳接受本報專訪直言﹕「未來大單位供應稀缺,假如日後龐大換樓潮爆發,大單位將取代細單位,成樓市火車頭。」
吳賢德憶述,他於2003年SARS肆虐時首次入市,當年斥資約400萬元購入九龍站擎天半島,其後樓價逐步回升,持貨不足一年即以約550萬元沽出單位,並一度轉戰半山物業;到2004至05年,吳自言看準年輕人渴望與伴侶擁有自己小天地的心態,隨即沽貨套現,並於2006年起先後在北角購入約10伙、實用僅200餘方呎的細單位作收租用,當時細單位佔其整個物業投資組合比例達六成,並享平均租金回報率約6厘至7厘。
2012年起減持上車盤
經過多年來財富累積,吳手上物業資產市值已逾1億元,惟正當目前市場追捧上車盤,他卻反其道而行, 並於2012年起逐步減持手頭上的細單位。
「現時市場對細單位並非有真需求,不少上車客受制於政府辣招、加上金管局調低住宅按揭成數,才被迫入市細價樓。不過對一些年輕夫婦、情侶而言,長遠仍有換樓需求。」吳認為近年大單位供應有限,假如換樓需求爆發,大單位反有價有市。
看好換樓需求 轉戰大單位
他強調投資目光要放遠,「現時買家為求上車,只重視入場費而忽略呎價,如今細型單位的呎價動輒破1萬元,幾乎與豪宅看齊,日後有誰敢『接貨』?」事實上,吳近年陸續放售手上的細價樓,現佔個人整個物業投資組合的比例不足10%,2013年及2014年更先後購入將軍澳天晉2期、及IIIA期合共4伙4房大戶,涉資約5000萬元。
斥5000萬購天晉2、3期4伙
吳承認,大單位租值或未必如細單位理想,但無意把單位以套房形式出租,擔心會有太多租客居於同一單位,影響租客生活質素。
擬再投身教育 教年輕人改思考模式
另不少八十後常覺得「上車難」,吳相當認同。「我大學畢業後1、2年,薪水已達到2萬、3萬元,當年淘大花園樓價僅80萬元,要『上車』較容易。」
他指,隨着社會形態轉變,除物業投資外,亦有意再投身教育工作,教導年青一代改變思考模式和多作新嘗試,在社會爭取「突圍」機會。
明報記者 李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