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微雨 29° 82%

新田科技城規劃收1618申述 九成反對 規劃署:是否範本不影響有效性及「聆聽會」陳辭權

【明報專訊】就政府草擬的新田科技城規劃圖則,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本月8日屆滿。據本報統計,城規會收到的1618份申述中,「支持」發展有105份,佔約6%;逾93%(約1510份)為「反對」,當中約1122名申述人提交的意見書,引述了環團的建議修訂方案和原因。按程序,城規會將舉行「聆聽會」。規劃署回覆稱,申述是否以範本形式,並不影響在會議上陳辭的權利及申述有效性。城規會前委員潘永祥稱,申述數字反映議題具社會影響力,委員考慮意見時要「質量並重」。 明報記者 李淑瑤 政府計劃在毗鄰深圳的新田和落馬洲一帶發展科技城,總發展面積約627公頃,當中約300公頃為創科用地,涉填平約90公頃魚塘及約247公頃受保護濕地相關用地,相當於13個維園,計劃一直備受社會爭議。 七成反對者引用環團建議 多加個人看法 今次公眾諮詢共收到約1510份「反對」規劃的申述書,佔總數93.3%,當中除了透過環團綠色和平提交意見的市民,也有被政府收回農場土地的米埔高行村居民、受工程影響的石湖圍和洲頭村村民。團體方面,除一眾環團如長春社、觀鳥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等,亦有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申述,指自然環境是天主賦予的生命資源,設計應「自然為本」。 綠色和平在諮詢期間邀請市民在其網頁上提交個人意見,按鍵生成意見書後,便可轉寄至城規會。反對申述中近七成引用了有關建議,包括將擬作創科用地的「自然保育區」等濕地保育相關用地劃為原先用地。不過,大部分申述者都有加上個人對於景觀、氣候、發展和環保政策等看法,亦有改歌詞和附上濕地照片,請決策者考慮民意並保留濕地(見另稿)。 不乏知名者反對 支持者不少團體議員 反對的申述中不乏知名人物,包括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市建局前行政總監譚小瑩、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張量童、城規會前委員及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等。林超英在申述書指出,改劃200多公頃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所造成的影響,或違反中國於1992年實施《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規定,如城規會未有通報中央政府便通過規劃申請,將引致國家違反公約要求,影響國家聲譽。 在今次申述屬少數的支持者中,不少以團體或機構名義申述,包括資訊科技聯會、生產力局、地產建設商會、新田鄉事委員會、測量師學會和建築師學會等。多名立法會議員如劉國勳、尚海龍和陳祖恒,數碼港主席陳細明和科技園主席查毅超等分別以個人名義表示支持新田科技城規劃。 前委員:顯議題影響力 考慮時要質量並重 截至昨日,城規會完成上載1618份申述書。城規會未來會舉行聆聽會議考慮所收到的申述,會邀請申述人出席,暫未確定日期。規劃署表示,申述人不論是否採範本形式,只要是作出有效申述,皆有權出席會議及在會上陳辭,城規會會綜合考慮所收到的申述和聆聽會上表達的意見。規劃署又透露,大部分申述、即逾千份均於期限最後兩天提交。 潘永祥認為,10個具不同觀點角度的意見,未必較100個內容千篇一律的意見「弱」,但今次團體能呼籲千多名市民就濕地提交意見,代表議題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所以城規會委員在聆聽會須考慮申述者的意見是否符合事實和具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