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經濟日報
工廈標準金額補地價機制3年多,至今錄得約13宗補地價個案,合共涉約216億元,提供約444萬平方呎樓面,逾8成個案屬於商業或數據中心。地政總署指,標準金額將評估地價時間縮短至1個月。
工廈標準金額補地價在2021年3月中正式推出,至今錄得13宗個案,其中11宗屬於商廈或數據中心等非住宅用途,其餘兩宗則屬於商住用地。
綜合資料顯示,該13宗補地價合共提供約444萬平方呎樓面供應,涉及補地價金額共216億元。雖然非住宅個案佔標準地價案例逾8成,但兩宗「工轉住」個案均屬大型項目,若果以樓面計算,補地價作住宅及非住宅的比例大約各佔一半,提供4,300個私人住宅,以及202.8萬平方呎。
兩宗「工轉住」 共4300伙住宅
值得留意的是,受到商廈市道疲弱及地價下跌影響,採用工廈標準金額的補地價個案在過去一年有放緩迹象,僅錄得3宗個案,相較計劃推出首兩年錄得10宗個案、平均每年5宗個案有所下跌。
當中規模及補地價金額最大的個案,為華潤集團等就長沙灣潤發倉庫補地價137.3億元,將會重建作商住項目,涉及約158萬平方呎,每呎補地價約8,692元;而內地數據中心營運商萬國數據 (09698) 則以合共9.3億元就葵涌兩幢工廈補地價作數據中心,每呎樓面地價大約1,900元左右。
地政總署指,一般來說,由發出首次補地價建議當日起計至就補地價金額達成協議當日,採用傳統評估方法需時7個月,而採用標準金額方式因毋須就補地價磋商,需時已縮短至1個月。
除了工廈標準補地價外,地政總署亦就新界新發展區,以及元朗、北區及屯門農地推出標準地價。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