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 2024 星期日 雨 25° 92% 強烈季候風信號

城中村改造年涉萬億投資

聚焦一二線城市 規模難及棚改 銷售刺激恐有限 面對樓市下行壓力巨大難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7月下旬喊出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大計,業界人士自然將這項振興經濟的新舉措與內地三、四線城市在2015年啟動棚戶區改造(即舊區重建)的經歷相提並論。不過,兩者分別之大已由內地專家再三強調,絕非「棚改2.0」的說法明顯已是各界共識,惟言下之意,樓價恐難藉此再次起飛,而中外投資大行估計每年可撬動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規模。 政策針對21個超大城市 早年在房地產陷入低谷之時,棚改重建通過貨幣化安置,即政府直接以貨幣的形式補償被拆遷棚戶區居民,之後居民再到商品房市場上購置住房,去庫存貢獻不可磨滅,同時令資金最終流入樓市,順勢推高了各地樓價。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起短短4年期間內地棚改總計完成投資逾6萬億元;2015至2018年樓價激增城市更是來自很多人看不上眼的三、四線城市,160多個相關城市平均樓價前後累漲55%。 不過,今次「城中村改造」卻未見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無論從改造範圍與模式、土地徵收補償方式等均有明顯區別。投行中金公司研究部發表報告指出,棚改通常涉及較大規模的拆除新建,而城中村改造則分為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結合3種模式;棚改主要針對國有建設用地,而城中村改造則針對農村集體用地;棚改此前主要發生在三、四線城市,而城中村改造則是面向21個超大特大城市,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在市場特別關注的資金來源方面,棚改由中央財政的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和地方政府發行的棚改專項債負責資金鏈,而城中村改造則大致分為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中金估計,其資金來源可能不僅包括財政撥款和專項債,更多是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如房企、商業銀行、城市更新基金等。 銀行擬設專項借款助融資 從內媒報道或可略知一二,中央政策據報將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納入專項債支持範圍,惟考慮到今年專項債發行已接近尾聲,城中村改造專項債預計明年才發行。 此外,銀行融資方面也有支持措施,或設立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並鼓勵銀行提供城中村改造貸款,專款專用、封閉管理。城中村改造專案借款可能由政策性銀行特別是國開行組建,但資金來自政策性銀行發債籌資,還是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還有待觀察。 有機構預計,未來城中村改造每年帶動的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元。中金預測,城中村改造每年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推動介乎6,000億至7,000億元,相當於2022年實際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的4.5至5.3%。 野村估佔每年GDP 0.8% 不過,在帶動樓市銷售的威力方面,影響相對較輕。中金指,考慮到城中村改造可能比以往存在更高比例的配建安排,如商業地產、保障性租賃住房,粗略估計對銷售的推動為每年4,000億至5,000億元,仍略低於土地出讓金額。若伴隨城中村改造對整體樓市活躍度有所帶動,對銷情的實際影響可能還會擴大。 野村更估計,項目實施後的3至5年內,每年可增約一萬億元的投資,相當於固定資產投資的1.3%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話雖如此,政府最終可能需要扮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以拯救一些陷入困境的主要開發商,將更多中央政府資金投入大城市的城改項目,加快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支出,並採取更大膽的措施重組地方政府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