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微雨 29° 82%

樓價升 期望空 社會那能不躁動?

2015-02-10    經濟日報
這段時間,社會對樓價再度變得敏感,對樓市變得躁動,為甚麼?以過去3年的12月樓價指數比較,情況是這樣的: 2012年12月較2011年12月,樓價急升26%,其間特首梁振英在2012年7月上任; 2013年12月較2012年12月,樓價小升7.8%,其間政府在需求及供應等多方面着手調控樓市,樓價似乎有升幅收窄的現象,由急升回落至單位數字的升幅,讓市民期待,樓市可趨向健康發展; 2014年12月較2013年12月,樓價又再出現雙位數字大升,達13.3%,不但不見明顯跌幅,僅回軟數月又再「報復性」上升,而且連升9個月,幾乎所有月份以1%以上的幅度前進。 附表是近兩年的樓價按月升幅,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月500萬元的兩房單位,下個月變成512萬元,再下個月又變522萬元、再下個月又532萬元,每月以10萬元以上的幅度增加,連續多個月的「訓練」,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又開始在市民心中烙印。 樓價升不停 抵銷各辣招 約在一個月前,唐榮撰文:「樓價急升辣招變淡」,提到樓價多個月的升幅均在1%或以上,其實累計升幅相當驚人,若一年下來就升超過一成二。結果是升了13%。 文中提到:「幅度大的問題是,這種上升速度,一年多下來,已經足以抵銷遏抑非港人買家的『買家印花稅』,又或一年多下來,樓價升幅同樣足以繳付短期轉售單位的額外印花稅,甚至有盈利。這樣無疑將會淡化辣招制約需求的效果,因為樓價不斷上漲,現在買或轉售要付稅,但遲買的漲價幅度較稅款更高時,準買家會怎樣考慮?」 似乎給唐榮不幸言中,連月樓價急速上升,正抵銷各類稅項辣招的效果,港府在2013年2月推出雙倍印花稅,進一步遏抑需求,自此,再沒有任何辣招調控樓市,反而去年還微調雙倍印花稅,讓換樓彈性大一點。不過,現在回看,似乎調控樓市一點也不能鬆下來。 中小型單位 成升市火車頭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顯示,2013年2月私樓樓價指數240點,去年12月升至277.6點,升幅15.7%,升幅集中在今年4、5月,再看看中小型單位,A-C類住宅,樓價指數在2013年2月為239.5點,然後持續上升,至去年12月是278.2點,升幅16.2%。至於D及E類大單位,升幅則遠跑輸大市,2013年2月是254.5點,輾轉升至261.9點,升幅只有2.9%,這個數據可以看到,過去兩年,中小型單位成為升市火車頭的情況。 上月的文章又提到,現時需求管理措施中,針對非香港居民的買家印花稅是樓價15%、而短期轉售的額外印花稅,6個月內轉售是樓價20%,屬相當高水平,但多守一段時間,6至12個月的額外印花稅是15%,相較過去一年樓價13.3%的升幅,快要追上了!守過一年,12至36個月轉售的額外印花稅進一步降至10%,這亦是近期多宗連稅沽貨獲利的情況。 過去3年由狂升至升勢減少及橫行,忽然又再急速上升,期望落空,市民那能不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