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微雨 26° 89%

明日大嶼計劃 環團憂加劇財赤 港大王于漸:基建具經濟效益 助政府收入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發表報告,預測政府若強推「明日大嶼」填海方案,會於5年內耗盡財政儲備,並推算出至2041年債務將逾7萬億元。不過,港大學者王于漸則認為,交椅洲基建具經濟效益,有助政府收入。 據綠色和平聯同中大經濟系前副教授、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發表報告,以每年發行650億元債券興建基建,包括5,800億元的明日大嶼成本、按照最保守的政府支出、劃分兩個收入情境、3個經濟增長情境、3個明日大嶼融資的方案,並把官方推算的7,500億元賣地收入計算在內,從而推算出18個明日大嶼對本港未來公共財政影響的狀況,包括出現財赤及負財政儲備的年份等相關資料。 全部推算結果均顯示,一旦強推「明日大嶼」,即使假設賣地收入符合政府預期及成功發出基建債等融資,由於債務需要連本帶利歸還,庫房均會耗盡,最快發生於2028/29財政年度,甚至於2041年債務滾存至逾7萬億元。 發展局:「掏空庫房」論 流於武斷 發展局則發文批評「恐5年內掏空庫房」的結論既欠缺客觀基礎,亦流於武斷,稱要進入更詳細的工程設計階段才有全面造價預算,重申毋須全部倚賴公帑推展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可透過採用不同融資選項,幫助項目推展。 不過,港大首席副校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人工島交通基建配套有助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當能夠促進經濟效益,政府收入亦會增加,「不存在找不找到數」的問題。他又指,現時的評論大多只集中評估發展人工島的收益,而無評估到計劃對於港島、新界等周邊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 至於人工島本身的財政價值方面,王于漸認為,關鍵是上蓋興建的物業組成,若果公營部分綠置居、居屋為主,都能夠帶來財政收入。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