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3, 2024 星期五 微雨 23° 89%

公民點對點:市建局研重建深水埗

【明報專訊】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2023年2月在網誌公布,將展開深水埗土地規劃研究,範圍約130公頃,覆蓋港鐵長沙灣站及深水埗站周邊一帶,包括鴨寮街、黃金電腦商場及近年文青熱點大南街等,內有1800多幢私樓,近七成樓齡超過50年。 涉130公頃涵1800幢舊樓 韋志成於網誌稱,市建局會郵寄問卷至樓齡30年或以上大廈的業主,了解對單位內部、樓宇結構及居住環境的意見,包括有否滲漏、鋼筋外露或石屎剝落等,以參考制定更新優次;2023年2月起逐步展開「深水埗地區意見調查」,街訪市民對該區更新看法,隨後會邀請政府部門及團體參與小組會議或工作坊,預期4個月內完成。市建局稱,由於房委會在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有清晰政策,故公營及資助房屋不在研究範疇內。 深水埗有不少小店,韋志成於網誌稱1950至60年代,於汝州街、南昌街、基隆街一帶有不少與布疋及製衣相關的店舖聚集經營;1980年代起鴨寮街有很多小店售賣數碼產品;至2010年代大南街一帶有不少文化創意產業及咖啡館營運,為年輕人「打卡」熱點。 2021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主教山配水庫」的位置緊接研究範圍的東沿,市建局團隊將研究如何協調主教山周邊地區土地用途的規劃,以配合深水埗區的整體發展。 區議員憂重建後士紳化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覃德誠表示,關注以往市建局項目令街里式店舖減少,「主要集中商場,進駐不少集大牌以團式經營,地區店舖無一間就少一間」。他稱大南街有布疋市場、書店等文化色彩較濃的店舖,擔心日後重建令地區「士紳化」,商場取代小店,令基層居民原有生活方式改變及選擇減少。本研社稱重建研究開展或「引發私人投機收購」,令區內劏房戶面臨加租逼遷。 2022年10月長春社翻查古蹟辦於1996至2000年間所做的全港歷史建築普查,記錄約8800幢建築,當中113幢位於深水埗,其中45幢於過去20多年被拆卸,佔區內總數約四成。長春社表示,該45幢舊建築中有22幢是因為市建局的重建工程而遭拆卸。 環團促12戰前唐樓小區保育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翻查舊地圖及文獻,發現深水埗在香港開埠初期是新九龍最先開發的地區之一。深水埗原為西九龍海旁一岬角,20世紀初為深水埗村,港英政府為安置基層市民,於1910年代重建深水埗村,填海造地,重新規劃道路,並以當時的新式唐樓取代單層村屋。他認為深水埗的重要在於該區發展歷史悠長,是日佔時期的慰安區,時至今日仍保留不少戰前建築,促政府考慮以小區形式保育,並盡可能保育該12幢戰前唐樓,包括以公帑收購或轉移地積比。 [智學公民 第0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