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8, 2024 星期六 短暫陽光 有驟雨 25° 76%

新一年換腦袋 50歲前別急着買樓?

2014-01-30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早前收到一宗交易資料,元朗栢慧豪園錄得區內退休人士即睇即買成交,原業主於2010年4月以194萬元購入,是次轉手帳面獲利132萬元。 成交為6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502平方呎,建築面積666平方呎,兩房兩廳。消息重點是單位獲區內退休人士垂青,買家表明會一筆繳付樓價,最終決定即睇即以326萬元成交,購入上址作自住用途,實用面積呎價6,494元,建築面積呎價4,895元,屬市價。 退休買樓可以是大換小套現;可以是首次買樓;可以是買小單位自住,保留大單位收租……這讓唐榮想到早年看過的一篇台灣網上文章,大約是2012年左右,題目是「五十歲前別急着買房」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topic.aspx?fid=61&tid=1189 不用供房 職場自由度較高 作者認為現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擁有住宅的必要性被嚴重高估。作者提出了「只租不買的好處」: 價值一:帶來自由度 房子是「不動產」,一旦買了房子人往往就「動不了」。如果薪資的大半都來付房貸,你的職場自由度也會大減。尤其對於30歲上下的職場關鍵期,太早因為要供養房子,而放棄未來的可能性,我覺得是很可惜的。 價值二:有效降低風險 很多人把房子想成一個永久性資產,不但不會損壞,而且還會增值,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很遺憾的我必須說,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建築的損害是很驚人的。除了財產風險,居住環境的風險也要考慮。就算買屋前再怎麼研究,也不能100%保證周遭環境是完美的。 價值三:延遲享受的力量 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當人們在追尋一項事物時,幸福感會隨着成功的逼近而逐漸升溫,當真正追到手時,幸福感達到頂峰,但隨即開始反轉向下。 這也就是為甚麼我會呼籲年輕人不要太急着買房子,先把買房子當成生涯目標就好。太早擁有自己的房子,除了可能帶來財務上的壓力外,也可能喪失上進的動力。 靈活用錢 勿高估生活所需 價值四:金錢運用更靈活 買房子對一般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限制了金錢的使用自由。雖然房子漲價後出售可以獲利,但真要賺到差價往往是多年之後的事。 人生中很多事情只有一次,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就像小孩子的教育,還有陪伴父母的機會。勉強購屋某種程度就是把小孩子的教育經費、家人的旅遊經費、娛樂經費等等投注在房子上,就算多年後手上有了錢,能花錢的機會卻已過去,這不是很遺憾嗎? 價值五:精簡輕盈的生活 其實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絕大多數的採購,都是「想要」而不是「需要」!如果你是租房子的人,會有較足夠的動機來遏止你亂花錢的衝動,尤其是大型家具、家電或不必要的裝潢。反正包括房子在內都是身外之物,會讓人的心思更容易回歸到生活的本質而非物質。 理性選擇 慎防「群體催眠」 買房子這件事,某種程度就是一種「群體催眠」。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買屋是出於自由意志,也說得出看似正確的理由,加上周圍多數人都這麼做,總不會有錯吧?但我們也有可能是受到文化、媒體、甚至建商的心理暗示,掉入心理學家所說的群體盲從(Social Compliance)陷阱而不自知。 房子原本就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把它當成一個美麗的目標來追尋,年輕時努力工作,年長時若錢賺得夠多就盡量用現金買吧!當做多年來辛苦的慰勞品。否則,以通勤便利為考量租個房子,在財務自由、職場發展以及生活品質的綜效上,我認為會是相對理性的策略。 或者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不同意!不過,可以多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