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明報
【明報專訊】規劃署於2017年研究發現,本港閒置棕地面積約165公頃,惟綠色和平聯同本土研究社的研究結果顯示,北部都會區範圍內約有433公頃具發展潛力的「快熟棕地」,當中約100公頃無任何作業,最長已閒置14年,倘政府優先以低密度發展區內約一半棕地,估計可建約10.8萬個住宅單位,部分閒置棕地最快4年可變熟地。團體建議優先發展棕地建屋,以及制訂短期棕地發展計劃;並指勿捨易取難,例如開發郊野公園或推展「明日大嶼」計劃。
發展局:區內棕地陸續發展 續推人工島
發展局昨晚回覆稱,北部都會區內棕地相當部分將會陸續發展,已被多項政府及私人發展計劃所涵蓋,或已被納入發展研究,例如元朗第三期發展增加發展規模檢討研究,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研究的經修訂範圍,流浮山、尖鼻嘴及白泥地區的土地用途檢討等。
發展局又稱,增加土地供應,滿足房屋及經濟發展需求,必須多管齊下,中部水域人工島是香港整體土地供應策略重要一環,政府會繼續致力推進這個重要的發展項目。
綠色和平聯同本研社昨發布《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力的棕地研究》,透過翻查2022年的衛星圖片及實地考察,分析北都範圍內棕地,並按4項準則,包括距離主要交通幹道約10分鐘車程、已開展或擬議的發展計劃邊界外的1公里範圍內、面積兩公頃或以上,以及現時仍未被納入任何發展計劃等,從而篩選出適合作短中期發展的「快熟棕地」,包括洪水橋以南的相連棕地,佔地約108公頃;其他包括錦田南(44公頃)、元朗南(80公頃)以及新田/落馬洲(70公頃)等,各區閒置棕地由0.9公頃至19公頃不等。
團體指部分棕地「曬太陽」多年,無任何作業,政府收回這些棕地,能省卻清拆及重置等程序,可進一步縮短前期工程的時間,估計由「生地」變「熟地」只需4至5年。
指部分棕地「生變熟」只需四五年
團體舉例稱,錦田新潭路以東及沙埔村一帶共有49公頃棕地,當中約21公頃是閒置,其中一幅佔地約5公頃的棕地位於長春新村,閒置最長達14年。本研社研究員張嘉敏稱,城規會自1998年起已接獲發展商改劃申請,於當地興建住宅,其間再接獲多次申請放寬高度及可建伙數等。她又指該地於2008年被鏟平,至今仍閒置,未有發展,變相拖慢房屋供應。其他閒置多年的棕地還包括錦田水尾村、元朗南的白沙村等(見表)。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促請政府下周發表的《施政報告》,訂立任期內發展棕地具體目標及關鍵績效指標(KPI) ,包括將「快熟棕地」變成熟地,制訂發展路線圖等,以及制訂重置本地工業的政策。她認為優先發展棕地建屋,毋須浪費資源強推明日大嶼及展開郊野邊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