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經濟日報
本港銀行本周四將展開新一輪加息周期,打從2005年至今共17年間,香港經歷兩次加息周期,綜合銀行體系結餘、樓價及供樓負擔比率等,今次加息周期對置業人士帶來壓力,相對前兩次大。
首先銀行體系結餘方面,本港前一個加息周期,由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加息13次,累加3厘(由5厘加至8厘),當時銀行體系結餘由48億元,跌至約13億元,1個月同業拆升約4.15厘。至2018年9月周期,當時銀行體系結餘約760億元,故銀行僅加息1次,大約1個月後隨即減息。
然而,現時銀行體系存款尚有1,240億元,較對上兩個加息周期為多。而1個月同業拆息最新報2.45厘,銀行拆借成本與放貸成本相若,可見今次加息周期未必如美國加息般急勁。
今年經濟情況 較2018年差
其次,樓價方面,若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作參考,最新CCL報171.27點,重回2019年2月的水平,比2018年9月加息前夕的185.51點,還低7.6%;至於2005年加息周期時段,加息前夕CCL報51.27點,至加息期完結即2006年3月,CCL報54.27點,期內升5.8%。
至於家庭入息中位數方面,2005年加息前夕,當時全港家庭入息中位為21,700元;相對今年加息周期家庭入息中位數報37,200元,上升約71%。
不過,受整體經濟數據轉差影響,今年的入息中位數,比2018年加息周期時的4萬元,下跌約7%,反映今年加息周期的經濟情況,比2018年差。
另外,失業率也是困擾住宅租售價格走勢的因素。政府數據顯示,2005年加息周期,當時失業率約5.3%,是3個加息周期最差;而現時最新失業率約4.1%,比5至7月稍有改善。但是2018年加息周期前夕,當時的失業率僅2.8%,反映現時整體經濟表現欠佳,相信銀行加息對置業慾有一定衝擊。
作者:黎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