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中山樓市以一手新盤作主導,政府於5月起推出一系列推動內需的政策,令成交量有起息,6月新盤成交量共錄得6183宗,按月增約7成,惟成交價仍於低水平徘徊。惟近日內地業主「停供」爛尾樓房貸的事件持續,影響市民入市信心,有業內人士預期第三季準買家入市氣氛再度下降,需待政府推出新政策,協助解決現在爛尾樓的狀況,再配合通關憧憬等因素,樓市才能明顯好轉。
中央及地方政府於5月初開始陸續發出支持樓市的信號,包括放寬貸款條件、城市購房消費券、取消地方限購政策等等,種種原因下都促使準買家於5月底至6月加快入市的步伐。走出先前內房的債務問題導致的低谷期,出現走向平穩上升的趨勢。6月成交宗數重回2021年初水平。
重回2021年初水平
利嘉閣董事王保衡表示,中山本地內需不算強,在政府一系列推動內需的政策出台後。今年6月份一手住宅成交量彈升至約6183宗,對比5月所錄得的3662宗,按月大升約68.8%。惟平均成交價方面,6月每平方米報14675人民幣(折合呎價約1584港元),對比5月平均每平方米14207人民幣(折合呎價約1534港元),則按月微升約3.3%。
王保衡指出,內地業主「停供」爛尾樓房貸的事件對中山樓市帶來影響,當地新盤大都由本地公司負責發展,對比一些央企確實較容易令準買家感到擔心,故不少準買家都先轉往觀望態度,暫時擱置入市計畫。由於港人現時仍需要遙距買樓,不少更打消跨地域置業念頭。
展望第三季成交量於低位徘徊,成交價則繼續保持相若水平,始終樓價下行空間不大,估計不少發展商預計即使進一步減價,未必能成功增加準買家入市的動力,可能會改變策略,等待9月或10月推盤才重新增加大型優惠,所以預計要到今年第四季,成交價量才能有較明顯的反彈。
王保衡另指,由於中山市場以一手為主,準買家見一手及二手單位價格相若,不少都傾向選購新樓,導致二手成交價量都保持於低水平。6月二手住宅成交量5106套,平均呎價約1150港元。其中有個別業主急需套現,故選擇減價吸引準買家。預期今年第三季二手成交價量繼續受壓,下跌幅度隨時達5%至10%。
爛尾樓事件惹市場憂慮
最近港人的查詢,主要想了解自己買樓的交付情況,而對當地樓盤釋出興趣的查詢確實有所下降。王保衡估計要待通關消息更明朗,且有心政策出台解決現在爛尾樓的狀況才能提升當地樓盤對港人的吸引力。他認為通關過後,首批重新來往的市民,主要為處理中港兩地事務,買樓的意識要多等通關後1至2季度才重新甦醒。
港買家趨觀望態度
龍騰國際集團行政總裁蔡俊鵬稱,最近內地疫情雖然已見紓緩,但港人對內房的債務問題,包括內地最近期停供風波的影響下,對入市態度變得冷淡,進一步觀望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樓市支持的反映。事實上保交樓的政策已經在上一年開始實行,很多發展商都全力履行住宅如期交樓的準備,今次個別地方客戶就未到或剛到期交樓的項目停供,不排除這批業主希望他們的項目盡快動工,故採取比較進取的做法,希望政府和銀行可以介入,確保樓盤不會爛尾。
蔡俊鵬提醒,如果參加這種集體行動目的是希望維護自身權益,希望發展商如期履行合約的話,在「法不責眾」前提下有望獲得法律和政府的保護,但如果是為自身利益單方面停供的話,有可能會例入征信及失信名單,長遠影響日後於內地的日常生活。
從2022年上半年中山市各鎮區住宅供求明細來看,中山24個鎮區裏,共計11個鎮區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趨勢,可見各區域的供求分化愈為突出。以數據分析來看中山五大核心區域除坦州鎮受疫情影響成交不足消化新增外,其餘四區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相信坦州鎮在疫情回落受控後可重回升軌,中山除核心五區外相信短時間內因供應多難以有升幅的支持。
在第三季開始,先有回內地隔離時間大幅下降,更有名額分配機制優化,相信未來數月港人買家之成交將陸續出現。而現時中山市場1076至1936方呎或以上之大單位佔全市場約53%,相信內地買家陸續轉向改善性住宅,港人買家可留意坦州及西區兩大樓價低窪區,物業性價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