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明報
【明報專訊】本港土地匱乏,同時又有多間空置校舍荒廢待用。截至今年6月底,可供申請短租的空置校舍共36間,當中12間由2018年「曬月光」至今近4年。其中9間校舍4年來從未接獲申請,其餘3間曾接申請但不獲批。關注空置校舍用途的社區發展陣線批評申請手續繁複,使用年期短,加上勘查等前期費用要由機構墊支,令不少中小型機構卻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建議,政府應精簡申請程序,增加團體申請意欲。
明報記者 區慧盈
36間招租 9間無申請 其中6無車路
根據發展局資料,截至今年6月27日,共有36間空置校舍可供申請短期用途,其中12間自2018年10月3日丟空至今,當中9間校舍4年來未接獲任何團體申請,該批校舍估計可使用年期由1至3年不等。9間校舍中,有4間用地有一個或多個斜坡;同時有6間只可經行人通道到達,換言之車路不能出入。
部分「甩皮甩骨」 修復費用不菲
社區發展陣線組織幹事楊健濱表示,目前可供申請的校舍主要為廢校及村校,除選址偏僻外,不少亦「甩皮甩骨」,令維修及安全問題成為另一考慮因素。楊續稱,由於部分校舍屋頂早年採用石棉波紋水泥瓦片,若不當拆除,有可能釋出石棉纖維,嚴重可致癌,惟改裝工序及費用不菲,令團體申請意欲大減。
租約最長3年 申改劃可花1年
楊又說,即使團體有意申請,但因不了解空置校舍申請手續,而且按目前機制,申請項目前期費用要由機構墊支,包括聘請測量師及工程師檢查及實地考察等,涉及費用由10多萬至數百萬元不等,不少小型機構無力負擔,只能放棄申請。此外,若申請機構擬更改校舍用途,要向城規會申請改劃,既費時又費力;他以校舍改建成博物館為例,須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用地,過程快則半年,慢則一年。
欠政策支持、未符部門要求 3間申請不獲批
至於另外3間申請不獲批校舍,包括前萃英學校、前魚類統營處三門仔新村小學及前群雅學校,發展局回覆查詢稱,2018至2021年間曾接獲教育、體育或社區用途的短期租約申請,但申請最終未批,主要原因包括申請者提供資料不足、欠缺相關政策局政策支持及未能符合部門要求等。翻查資料,前魚類統營處三門仔新村小學位於大埔,面積約874平方米,地勢平坦,估計可使用年期為兩年;前萃英學校位於西貢,面積約1987平方米,地勢有坡度,估計可使用年期為3年;前群雅學校面積約1300平方米,地勢平坦,估計可使用年期為3年。
劉國勳倡偏僻校舍部門自用
劉國勳認為,校舍為寶貴土地,若長期空置相當浪費。他理解政府對團體申請有一定要求,希望機構能夠實踐相關計劃,但強調政府應先評估部分選址,若該選址位置不便利,建議由部門自行選用,甚至可用作興建過渡房屋。他又建議政府先為部分偏僻選址簡單維修,以及為機構提供技術支援,同時盡可能精簡規劃程序,便利團體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