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30, 2024 星期六 陽光充沛 20° 47%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瀕拆洋樓抗日史「重光」 團隊籲評一級歷史保育

【明報專訊】彌敦道190號洋樓(近柯士甸道)2018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惟拆卸圖則去年3月獲批,洋樓面臨清拆。社企「活現香港」連同保育組織「考城學社」、保育建築師及歷史學者組成研究團隊,翻查文獻並訪問首任屋主後人做口述歷史,發現這幢洋樓與二戰歷史相關。研究團隊認為彌敦道190號有極高文物價值,盼古物諮詢委員會重新審視評級,將之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爭取保育。 「考城學社」創辦人何尚衡說,彌敦道190號建於1932至1937年間,是戰前洋樓,亦是全港僅存3座有多層長廊露台的直角轉角戰前樓宇之一。「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陳智遠說,古蹟辦原先的報告僅提及洋樓是尖沙嘴一幢民房,有藝術裝飾,形容報告「沒什麼特別」。他說研究團隊去年6月訪問洋樓首代屋主的孫女陳燕萍,發現洋樓具重要歷史意義。 地下餐室曾成日軍飯堂 首代屋主家人天台觀日艦蒐情報被捕 根據民間團隊報告中的口述歷史訪問,陳燕萍憶述家人從美國回流後興建該洋樓,在地下經營餐室,惟其後日軍佔領本港,餐室成為日軍飯堂,父親其後被捉走。團隊再翻查舊報紙等資料,發現當時陳燕萍的父親及伯父為英軍提供情報,並會在住宅天台觀察日軍船舶行動,最終被日軍拘捕,其父傷重身亡。二戰歷史學者蔡耀倫說,當年陳燕萍家人能在日軍樓上做這些事,以身犯險的程度非常人能想像,認為可從香港史甚或二戰歷史研究,評級應更高。陳智遠說會將報告送給古諮會,盼可令古諮會重審。 學者指關鍵在業主 料難如皇都 港大建築保育系副教授李浩然說洋樓有機會升評級,但認為最大問題屬業主是否同意保留建築,他指皇都戲院及和昌大押可成功保留,因地盤較大,發展商可將發展面積轉移至鄰近地盤,不會造成經濟損失,惟彌敦道190號洋樓的面積較小,難做到面積轉移。他又指拆卸圖則已獲批,古諮會重審或趕不及,但若市民關注程度高,可令政府與業主洽談。 彌敦道190號由大生地產持有,翻查大生地產網頁,公司1968年由富商馬錦燦成立,現時執行董事分別為子女馬清偉、馬清鏗、馬清揚、馬清權及馬清秀。本報曾以電郵向大生地產查詢,昨日未能聯絡上。 屋署未收拆卸同意書申請 古蹟辦:有實據會重審 屋宇署回覆稱去年3月批准有關圖則,至今未收到拆卸該洋樓的施工同意書之申請。署方稱與古蹟辦設通報機制,會按古蹟辦提供的歷史建築名單,倘收到業主委任的認可人士呈交涉及有關歷史建築物的拆卸圖則,或重建發展的建築圖則,會知會古蹟辦,以便該處及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跟進。 古蹟辦回應稱,如相關資料有確實證據支持,評級時未被考慮,古蹟辦會將資料的詳細研究結果提交獨立的歷史建築評審小組審閱和討論,並將小組建議提交至古諮會,以重新檢視該建築物的歷史建築評級。古蹟辦又稱,一直與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跟業主商討該歷史建築的「寓保育於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