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9, 2024 星期五 陽光充沛 16° 32%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延誤不斷 起少14條彩虹邨 基層上樓路遙遠

9年欠逾10.5萬伙 居屋驚現納米樓 議員轟「帶壞個頭」 解決房屋供應問題刻不容緩,惟港府建屋「慢吞吞」,令本港失14條彩虹邨的建屋量!有團體公布未來10年房屋落成量預測報告,形容公營房屋供應量是「舊債未清,新債又起」。由於過去有9年公營房屋落成量未達標,累計短缺逾10.5萬個單位,即「起少了14條彩虹邨」。而居住質素亦未見改善,居屋變納米樓,議員批評此舉是「帶壞咗個頭」,長遠來說應考慮改善市民居住面積。 報告預計未來5個財政年度的公營房屋落成量將落後於最新發表的《長遠房屋供應策略》目標的30%。雖然政府經常指公營房屋供應量是「頭輕尾重」,惟公開資料顯示,政府自2015年起便提出公營房屋「頭輕尾重」的供應模式,綜觀過去實際供應只能做到「頭輕尾又輕」。 供應頭輕尾重 「成日估錯數」 團體亦稱,在2021/22年度的落成量中,有66%是來自過去兩年累計的工程延誤。由此可見,公營房屋項目不斷延誤,過去8年政府對公營房屋5年期落成量的更新,平均每年便有15%單位落成出現延誤。該團體認為政府需要打破公營房屋項目不斷延誤的「惡性循環」,才能讓房屋供應達標,惟目前公營房屋建設缺乏足夠資訊透明度,令公眾無法有效監督。 此外,團體又認為港人居住質素有待改善。雖然政府於《香港2030+》曾提出公私營房屋的新增單位人均居住面積應至少分別有215平方呎和237平方呎。不過,最新一期居屋,啟德啟欣苑實用面積僅得186平方呎。雖然綠置居納米單位滯銷,但當局會否考慮增加新落成公營房屋單位面積,團體指有待觀察。 議員梁文廣批評,政府在提出「頭輕尾重」的供應模式時「成日估錯數」,並以洪水橋發展為例,政府「輕視了收地難度」,建屋時亦會遇上不少問題,但都因為誤估技術難度,而導致不少公屋項目延誤,促政府「估算需要再做得足啲」。梁又稱,政府提出一地多用發展模式多年,惟近年才落實,「黃金5年都畀政府蹉跎咗」;建議政府需再多考慮一地多用,例如近期提出的改建大圍遊樂場方案,興建為政府綜合大樓及資助房屋,可同樣套用在其他公營房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