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去年底率先公布屯門大欖段住宅地及港鐵將軍澳百勝角項目,加入興建單位面積不少於二百八十方呎的限制,單位最低面積要求其後更擴展至所有賣地表項目、一鐵一局,以及私人發展的換地和修訂地契的申請,以回應市民希望「住大啲」的訴求。惟有關措施推出後,惹來市場爭議。
將軍澳百勝角限呎地批出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去年底公布賣地計畫時指出,納米樓一直是市民及社會關心的議題,政府賣地表往後推出招標的土地,一律會加入最低單位面積要求,以回應市民希望「住大啲」的訴求。而且社會上亦有聲音反映,不少納米樓供應,主要來自私人重建項目,經過考量後,決定將有關要求,推展至所有政府項目,包括賣地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建局項目,以及其他私人發展的換地和修訂地契的申請,除非有關發展早前已取得城規會的規劃許可。
本月中旬推出的港鐵將軍澳百勝角通風樓物業項目,加入限制單位面積不少於二百八十方呎後,由於發展規模較細,加上區內發展成熟,交通配套完善,最終由新世界及招商局置地合組的財團,力壓其餘八組財團奪得項目發展權。
業界對限呎條款抱不同看法,有發展商支持設限呎條款,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惟人均居住面積愈來愈小,而且單位太細難以提供足夠生活及儲物空間。限呎條例實施後,住戶毋須很快換樓,可更長時間居住,對整體社會有利。
細單位更易負擔
九龍建業市務及銷售部高級銷售經理陳淑芳日前指,限呎條款將令現有的二百八十方呎以下單位更「吃香」,部分準買家正是為遷就預算而購買呎數較少單位,其首期或入息並不能負擔更大單位的人士。增設限呎條款卻沒有限價條款,隨時令現存的納米單位樓價進一步上升,反而妨礙一眾只能負擔細型單位的準買家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