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經濟日報
政府就工廈「標準金額」補地價,引入住宅新發展區,首先在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於該區持有較多用地的恒地(00012)及新世界(00017)等,將可受惠,涉約萬伙單位可加快供應。
去年施政報告指,將會就工廈「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延伸至新界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推行的新發展區項目。政府昨宣布,以此模式推行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計劃,並定立標準金額,3年維持不變。
地政總署昨公布作業備考,於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區引入「標準金額」補地價,就三類土地用途,包括:農地、非住宅及住宅,原有土地價值(Before Value)每平方呎由372至4,181元不等,補地價後價值(After value)則只分為住宅及非住宅兩類,由每平方呎2,787至5,574元。
以古洞北新發展區一幅面積約10萬平方呎的農地為例,原有土地價值約每平方呎372元,轉作住宅發展按地積比率3倍計算,總樓面面積約30萬平方呎,補地價後價值約為16.72億元(每平方呎5,574元),發展商需要補地價的差額則大約16.35億元。
是次政府開出標準金額「農轉住」補地價大約5,000多元,相較恒地在2018年在古洞北以傳統模式補地價,每呎補地價約3,643元,高出至少3成,但相較近年區內批出的住宅地地價達每呎7,000至8,500元,如新地(00016)去年以每呎樓面地價約7,184元投得古洞北第25區地皮,今次標準金額補地價仍有一定吸引力。
發展局發言人指,提供標準金額補地價選項,是希望透過預先公布的標準金額,為補地價提供確定性,從而促成更多契約修訂申請及早完成。另一方面,在已公布的新發展區內,用地的發展環境比較相似,均為有全面基建配套的高密度發展社區,故較有條件短時間內制定標準金額及相關推行細節,為鄉郊土地採用標準金額補地價提供最快的試驗機會。
政府銳意發展北部都會區,單計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的總面積約6,593萬平方呎,而目前兩區均有不少發展商已經就旗下新界土地申請換地,預計該計劃推行後,不少發展商的旗下項目可受惠。
現有13宗相關換地申請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目前有13宗相關換地申請,當中有6宗已經獲接納進一步處理,包括恒地粉嶺北第13區、第16區北等。單計該6宗已涉及6,000伙私人住宅,連同剩餘尚未接納處理的項目,估計有約萬伙私人住宅受惠。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該政策是好事,有助於加快發展進度,又認為金額屬市價水平;恒地回覆查詢時表示,歡迎政府簡化批地程序,加快房屋供應的措施,集團會仔細研究;而泛海執行董事關堡林指,作為新發展區,道路配套不齊備,發展商依然要「受苦」,並需負擔5至6年的息率等費用,負擔頗重,並認為是次計劃推出的金額比他想像中貴。
此外,政府亦將延長適用於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1年至2024年3月31日,延長期內標準金額水平維持不變。
作者:潘淑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