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東方日報
陳帆自爆輪公屋恐破6年
運輸及房屋局日前公布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不變,被炮轟漠視基層上樓需求,無意縮短目前5.9年的輪候公屋時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更「鬼拍後尾枕」,承認平均輪候時間存在挑戰,稱有機會「突破6年」;同時直認劏房戶數目有所增加,但他坦言難以訂立「告別劏房」時間表。另外房屋委員會最新文件亦反映,單是去年7月至今年6月間,在獲安置的一般公屋申請者中,已有近60%人輪候逾6年。
長策估算本港居於籠屋、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住戶,高達12.71萬戶,陳帆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不適切居所住戶數字的確增加,但由於市民租住劏房原因不一,例如有些家庭因為收入不足才住劏房,但亦有市民是因為住近工作地點,推說政府因此而難以訂立「告別劏房」時間表。陳指出,為紓緩市民住屋問題,當局已採取多個措施,包括興建過渡性房屋、提供輪候公屋津貼和推行劏房租管等,但長遠仍要繼續覓地建屋和造地。
10年房屋供應仍存變數
房委會近日亦對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作出分析,證實去年7月至今年6月間,在1.58萬名獲安置的一般申請者中,有近60%人已輪候逾6年;而期內未獲分配房屋的15.3萬名一般申請者中,約26%人亦已輪候逾6年,當中很多個案涉及有機會影響輪候時間的情況,包括更改住戶資料及更改所選地區。
根據相關分析,截至今年9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是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為3.8年,目前難以推算何時可將提供首次單位編配的平均時間縮短至約3年。房委會解釋,雖然當局已覓得足夠土地以興建10年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10年期內的房屋供應仍取決於土地供應的多寡和時間,以及個別項目情況,加上新登記公屋申請數目每年存在變數,所以首次單位編配的時間亦受多個因素影響,例如申請者的地區選擇是否與公屋供應相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