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東方日報
港府覓地懶,建屋慢。基層市民輪候公屋愈等愈耐,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5.8年才有望上樓,遠遠拋離政府的3年上樓目標。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有議員關注房委會「輪候公屋3年上樓」的承諾是否已不合時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死撐」目標不變,估計按現時數字,約10年後公營房屋供應就可滿足需求;不過此期間又會有新申請者,他直言要「十幾至二十年可以做到(達標)」。
議員轟空談 供應「頭輕尾重」
議員李慧琼於會上批評政府根本無法承諾具體何時能做到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令市民認為當局不夠決心追趕目標。另一議員梁志祥提到房屋供應「頭輕尾重」,認為短期內可增加的房屋供應少,建議政府以全民動員方式,加快建屋,例如要求港鐵等有能力的機構響應。而議員劉國勳則關注日後的北部都會區在發展上可否增加地積比,務求地盡其用。
陳帆回應指,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為33萬伙,而未來10年的需求為30.1萬伙,假設若中間無額外新申請者,於10年後的供應可滿足需求。不過,陳承認期間總會有新公屋輪候人士,目前未有肯定數據,例如新增的輪候人數等,當局會盡力朝目標進發。
本港未來5年內除房委會提供單位外,短期內將依靠過渡性房屋供應,現金津貼及劏房租管,解決房屋問題。陳稱將研究空置校舍改為過渡屋,另有工廈業主申請全座改裝,惟因安全配套等問題未能成事。
至於北部都會區,陳指該區土地因以往不同的土地用途規劃,建築比率相對低,計劃將來發展時,會研究提升地積比,相信房屋用地供應增加後,公私營的房屋供應亦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