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3, 2024 星期一 微雨 23° 91%

塱原生態公園 濕地工程完成逾半

為補償因開發古洞北和粉嶺北而造成的濕地損失,政府正發展「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當中除修復原有濕地外,亦會把部分旱田和荒廢的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令塱原新增8公頃濕地。土木工程拓展署昨表示,已完成5公頃新增濕地建設,並在今年4月至6月更首次錄得黑翅長腳鷸在新濕地繁殖,證明該地生境已適合鳥類棲息,料整個工程可如期於2023年完成。 濕地料增至22公頃 供雀鳥覓食 塱原濕地向來有極高生態價值,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自然公園主任陳倩慧表示,塱原濕地是香港現時最大的連片淡水濕地,當地有紀錄的鳥類就高達300多種,佔全港500多種鳥類的一半有多。 近年政府銳意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地帶,為補償對周邊生態的影響,政府決定將塱原濕地發展成佔地約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8公頃為新增濕地面積,其中5公頃濕地已完成建設。負責工程團隊預計餘下工程能於2023年完成,工程完成後,塱原濕地面積將增至近22公頃,供雀鳥及野生動物覓食、棲息及繁殖。 另外,生態公園亦會設約11公頃的「農業區」及約5公頃的「訪客區」,其中農業區將優先聯絡原先在該地耕種的農友,以生態友善的模式回來耕作。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曹偉雄指,塱原濕地在未進行工程前,部分地方雜草橫生,農地荒廢。他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工作包括建造稻米田供極度瀕危的禾花雀覓食、修復及建造水滋田(水中的無脊椎生物)、復修淺水池及建造鳥島予候鳥棲身和繁殖等。 土拓署:復修工程 難免用機器 另外,塱原原有的灌溉水道僅由泥土建成,容易塌陷,導致水道淤塞及影響水流。工程團隊現已用石籠建造新的1.9公里灌溉水道,更設有小動物通道方便動物離開水道。 早前有團體懷疑,署方在工程期間將部分農田夷平,質疑破壞生態。署方回應,不是用機器就代表破壞濕地,當時有關位置雜草橫生,故用機械復修農地及旱田,更指工程期間用機器無可避免。有關工程自2019年底展開,漁護署稱在今年4至6月期間,共錄到12種雀鳥在塱原繁殖,其中包括首次在塱原繁殖的黑翅長腳鷸,以及彩鷸、白胸苦惡鳥和黑水雞等。 作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