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5
經濟日報
確保供應 港府須三管齊下
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奈何去年私人住宅施工量及落成量不升反跌,看來政府除全方位覓地外,亦要簡化審批程序、解決建築工人短缺、加大力度建公營房屋,三管齊下增房屋供應。
全方位覓地 簡化審批程序
過去幾年,政府銳意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其中2011/2012年度已達致每年2萬伙私樓供應的目標,而上年度(2012/2013年度)批地供應約1.7萬伙(撇除流標的南昌站項目),本年度(2013/2014年度)至今亦達約1.6萬伙(未計天水圍天榮站上蓋項目),連續兩年批地都接近供應目標。
此外,未來3至4年潛在供應,由去年第二季錄得7萬伙起,連續三個季度高於7萬伙,自2004年第三季有紀錄以來首次。雖然去年第四季按季回落1,000伙,錄得7.1萬伙,但仍處於歷史性高位。
若按未來3至4年有7.1萬伙計算,即平均每年有逾2萬伙供應,達致政府未來10年平均每年供應2萬伙的目標,並較過去10年平均每年1.47萬伙吸納量(土地註冊處一手樓登記量)多出36%,扭轉供求失衡局面。
單從批地數字來看,的確已達致政府的施政目標,但有關土地能否如期動工、落成,以致出售給真正有需求的人入住,才是關鍵所在。
但從運輸及房屋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全年施工量及落成量分別按年下跌24%及18%,可見建屋進度遠落後於批地進度,令人擔心潛在供應未能如期落實,為市場帶來實際房屋供應。
增建築人手 加大建公營房
因此政府除一面倒全方位覓地外,亦要研究方法,確保潛在供應能變成實際供應,其中施工量落後的兩大原因:一是審批進度緩慢,二是建築工人短缺,故當局應對症下藥,簡化審批程序,令建築進度得以加快;而要解決建築工人短缺,可考慮輸入外勞,及加強本地工人培訓。
最後政府亦要加大力度建公營房屋,以免供應受制於較難控制的私營房屋上。
政府三管齊下,確保潛在供應得以落實現樓供應,才是真正能夠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市民住屋的需要。
撰文:馮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