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東方日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本港街舖蝕讓潮進一步擴大,期間共錄超過40宗同類個案,按年多逾三成,創歷來最慘,蝕幅最高逾55%,當中分布地區以旺角及深水埗佔較多。市場人士預期,今年情況會更差,損手個案料較去年再增五成。
去年首季本港商舖蝕售個案不多,惟自4至6月的第二季起,有關成交開始增加,佔全年損手比例約兩成。直至第三季個案顯著上升,佔比飆至近三成,期間較大宗為北角英皇道367至373號地下雙號舖以約4,800萬元易手,原業主持貨約8年帳蝕約1,700萬元。而去年第四季更是舖市蝕讓高峰期,期內有關比例高佔逾四成半,全年轉售損手金額及幅度最大個案亦在季內錄得。
尖沙咀舖帳輸2.2億最傷
資料顯示,去年舖位貶值金額最大為尖沙咀栢麗大道D段單號地下連1樓單號舖,去年10月以2.1億元沽出,較2012年買入價約4.39億元,足足蒸發約2.29億元,跌幅達約52.2%。2019年時蝕讓金額最大是佐敦白加士街地舖連1及2樓,以約1.9億元沽,較購入價低約3,000萬元。
至於去年蝕幅最大個案為西環朝光街兆祥坊單號地下,去年11月以299萬元易手,原業主買入約7年,虧損幅度約55.4%。2019年時,灣仔區駱克道271號地下雙號迷你舖以約398萬元沽出,帳面損失約512萬元,蒸發幅度高達56.3%,為至今街舖蝕幅最大個案。
以區域分析,2020年旺角區舖位蝕售個案較多,至少達7宗,當中不少來自靠近港鐵太子站的一段通菜街。其次是深水埗,區內福榮街有較多同類個案。至於去年蝕讓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買賣個案,佔整體損手成交約兩成,較2019年時僅佔約一成,明顯上升。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表示,去年蝕讓舖位大多在舖市高峰期2012至2014年買入,故大多要損手離場,而政府去年11月底撤銷工商舖辣招稅,業主等不及經濟好轉,將更積極出貨,故預期今年蝕售個案反而會增加至約60宗。事實上,本月已暫錄至少4宗蝕錢賣舖個案。
商舖成交僅1072宗 創新低
另方面,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共錄1,072宗商舖註冊成交,按年跌約4.4%,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較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更差。全年註冊總值約198.9億元,按年更跌約44.2%。該行指,商舖售價累積一定跌幅,吸引部分準買家趁低吸納,今年舖位成交量將顯著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