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月 6, 2024 星期日 大致多雲 27° 78%

明日大嶼倡6模式融資 效益高於成本

社會關注政府財政能否負擔明日大嶼龐大計劃,團結香港基金指,計劃具成本效益,並可透過出售發展權、「賣地花」、發債、「BOT模式」等6種模式融資,可混合幾種融資模式發展,倡議政府盡快研究。 明日大嶼第一階段成本料逾6,240億元,但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項目私人住宅及商業賣地收益料達9,700億至1.14萬億元,再加上改善新界西北交通等社會效益,認為整體效益高於成本。 基金會又指計劃可行的融資模式有6種,包括「出售用地發展權」、「先賣地後交付」、「成立專門機構」、「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發債融資」及「鐵路加物業」模式。 當中南韓松島的例子,則是採用出售發展權跟先賣地後交付的混合模式。該項目填海發展600公頃城市,早在1970年開始填,但一直欠缺商業發展經驗,所以在2001年跟發展商簽訂協議,預先出售填海所得土地,並由私營企業主導城市發展。 至於過往香港亦有曾經以「BOT模式」或者透過發債為基建融資,現時機場的發展則是成立機管局為專門機構負責。 增逆周期投資 刺激經濟 就着6項融資方案哪一項較適合明日大嶼,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認為,以明日大嶼龐大的項目,不一定單一融資模式,可以混合幾種模式一併採用。 疫情下本港經濟衰退,財赤加劇,黃元山認為,正因為經濟不景,更應該增加「逆周期」投資,刺激經濟增長,而且一般在經濟收縮的時候,興建成本亦會相對降低。同時,若果預期經濟進入收縮周期,就更應該透過批出發展權等方式,讓風險由私人發展商分擔。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於2018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將是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願景,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 發展局預計,明日大嶼首階段位於交椅洲的填海工程完成後,能提供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7成為公營房屋,預計最終整個項目能提供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 作者: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