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經濟日報
土地供應「大辯論」進入第2階段,俗稱為「點心紙」實體問卷面世,有聲音認為問卷難以填寫,但實情又是否如此?公眾應該如何選擇?
短中長期及概念選項 核心部分
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印刷的問券分為5個部分,包括(一)序言,(二)受訪者挑選土地選項,(三)開放式問題,(四)背景調查,(五)就土地供應數字的附件註釋。
屬於問卷核心挑選選項部分,分為短中期(10年內)、中長期(10至30年)及概念性選項3組,前兩組選項均要求受訪者在挑選後,計算一下自己所選擇的選項合共能供應的土地數目,目標是滿足至少1,200公頃的需求。
小組就已選夠1,200公頃的問卷交由電腦分析,而其他只選擇個別或少數選項,甚至完全不挑選任何選項的問卷,則會分開作分析。
填寫問卷要留意,部分選項的意思似乎未為一般公眾全面理解,例如粉嶺高爾夫球場納入「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選項,而「東大嶼都會」則為大型人工島,「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則為新界北發展區。
小組向外宣傳時提及18個選項,但問卷上卻總共有22個選擇,原因是4個有可能在短中期提供土地的選項,包括「棕地發展」、「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及「重置或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亦有潛力在中長期提供更多土地,因此該4個選項亦重複出現在中長期的選項內。
例如,公眾若果只同意在短中期發展部分棕地,則可以只選短中期組別內的「棕地」選項,倘若支持發展所有棕地,則可在短中期及中長期均選擇「棕地」的選項。
另外,發展粉嶺高球場建屋惹社會關注,高爾夫球大聯盟提速於昨日起展開網上問卷調查,涉及11項問題,當中問題會觸及對政府拓展高球運動的看法、粉嶺高球場應否繼續舉辦國際賽事、減低收費,以及是否反對關閉粉嶺高球場等,問卷將於6月30日結束。估計完成調查後組織提交報告書予專責小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