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經濟日報
政府去年委託房協就元朗大欖及沙田水泉澳兩郊野公園邊陲地試點,佔地共約40公頃,探討改劃為公營房屋及安老設施,估計可提供約7,500伙,惟最大困難是如何減低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大欖水泉澳 佔地共40公頃
現時郊野公園佔全港總面積約40%,大部分位處偏遠郊區,其中55%為集水區,政府建議可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低的邊陲用地,發展作公營房屋和非牟利安老院舍等用途。
政府去年委託房協就郊野邊陲地作生態技術研究,試點包括元朗大欖和沙田水泉澳,兩地各涉約20公頃。
料提供7500伙 容納約3萬人
參照《古洞北發展區》研究,初步估算兩地可提供約7,500個公營房屋單位,以每伙可住4人計,預期可容納約3萬人。
全港郊野公園達4.43萬公頃,若開發小量低生態價值用地建屋,可滿足部分居住需求,而且不涉及收地及重置住戶或設施,可較快展開規劃。
不過開發郊野公園地建屋,除與現有用途不協調之外,亦會影響周邊自然生態、景觀及康樂潛力,將面對不同持份者及環保團體的挑戰。
其次,土地須經過全面研究,包括對現有基建設施、土力工程等技術評估,並需通過多項法定程序及諮詢,連同規劃,估計發展期超過10至18年。
另外亦需要交通及基建設施等配合,發展成本較高。
有團體倡訂立補償機制,減輕對自然的影響,並倡將其他生態價值高的土地,劃入郊野公園保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