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3, 2024 星期日 多雲 25° 76%

規劃署前署長:棕地發展不易

(星島日報報道)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棕地發展被納入為「短中期」選項後,近日再度掀起討論「先棕後綠」的土地發展方式。三位前規劃署署長潘國城、梁焯輝及凌嘉勤,均指棕地發展並不容易,除了本身欠缺道路等基礎配套,當中不少亦用作物流用途,例如處理年輕人所需的網購貨品,擔心一旦取締棕地反會導致綠化地被開發,即使興建多層物流中心,亦僅能應付部分需要。   全港現時約有一千三百公頃棕地,當局目前在古洞北及粉嶺北、洪水橋和元朗南,已分別規劃發展五十公頃、一百九十公頃和一百公頃的棕地,而預計未來在新界北興建的新市鎮,在進行初步規劃後,亦估計會處理約二百公頃的棕地。   團結香港基金在社交網站專頁《政策•正察》中,訪問三位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梁焯輝及潘國城,拆解棕地發展問題,其中凌嘉勤表示,能否處理棕地問題屬技術問題,但在策略上一定需要處理,率先開始進行規劃的棕地約有五百多公頃,相對上是較集中。   但他留意到在處理過程中,社會出現幾個迷思,尤以不少人認為棕地本身已有道路,基本上已可發展,但他指有關看法錯誤,稱開發棕地時需要有規劃,提供全套基建始能支撐高密度發展。他以自己過去工作經驗為例:「棕地有關違例發展。我真的去過好多棕地,深入過那些地方視察。那些道路全都是自己強行開闢出來,亦沒有排水、排污等設施。」   另一前署長梁焯輝則指出,很多城市都有「棕地優先」的發展政策,但每個城市對棕地定義不同,而本港的大部分棕地目前正被使用,存在不同用途,包括倉庫、露天貯存,以及擺放貨櫃、渠等基建組件,都是有存在需要,不是全部可以取締。他特別提到:「大家年輕人網購,好需要這些倉庫去處理,然後才能送到家中。」   他表示,從過往經驗留意到,當某些棕地被取締,社會上就會有一些綠地被開發,因此需要額外辦法處理棕地問題,其中透過興建多層建築物,能處理一些可以搬往建築物內的棕地。但他承認,這亦只能某程度解決物流方面的需求,因有些棕地是用來擺放基建組件,不能全被取締。潘國城亦和應指部分在棕地擺放的基建組件甚為巨型,「起重機可以放在那?有很多這些機械。」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葉文祺認為,單靠發展棕地並不足夠,需要多管齊下方式,如填海、一地用多等,社會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