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17, 2024 星期二 大致多雲 28° 82%

收地「拆牆鬆綁」 賠償倍增至120萬

 (星島日報報道)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橫洲等發展區,成為未來數年本港最主要的住宅用地來源,為加快收地速度,發展局昨日公布將放寬沿用多年的政府收地特惠補償及安置安排措施,包括容許住滿七年的受影響居民不用進行資產審查,就可在房協的專用安置邨「上樓」,又放寬特惠津貼的申請資格及將款額上限由六十萬元大增超過一倍至一百二十多萬元,補償支出會增加兩億四千萬元,局方承認新安排可為收地發展「拆牆鬆綁」,加快土地供應。   社會正進行「土地大辯論」,長遠土地供應仍未出現。本港未來數年的房屋用地供應,仍依賴新界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及元朗橫洲等大型用地的發展計畫,單計前兩者在修訂地積比後,將可提供七萬一千個單位。但由於政府收地進展緩慢,令二○二三年可供應的公營單位急跌至不足一萬個,或會出現供應斷層。   為適時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公布連串「拆牆鬆綁」新措施,全面放寬政府因工務工程及房屋項目的收地補償及安置安排,是近二十年來首次改變。因應放寬,預計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橫洲等發展區,補償支出會增加兩億四千萬元,至五億五千萬元。   以往受影響居民需進行資產審查才能上樓,放寬後如能證明於登記日前已在受收地影響構築物居住超過七年,都可免經濟狀況審查,獲安排到將會在粉嶺、洪水橋或古洞興建的房協專用資助房屋居住。房協表示,樂意協助安置合資格居民,粉嶺百和路的專用屋邨項目,將於二三年底落成。政府指居民可在此屋邨落成前,選擇入住其他房協及房委會空置單位,作過渡安排。   如居民不選擇安置而領取的特惠津貼,符合資格的居住年期亦由最少十年大減至最少兩年,而津貼額亦大幅增加,下限由以往四萬八千多元增至約六萬五百元,而最多可領取的津貼額亦由六十萬元,倍增至一百二十萬九千六百元。   假設一戶在登記日前已在一間七十五平方米居住三年的居民,他原不能領取任何津貼,但新措施下他將獲約四十五萬四千元。而由於補償上限大增,一名居於一個七十五平方米寮屋超過二十六年的居民,將可額外領取超過二十萬元,補償額增至八十多萬元。其他改寬的措施,亦包括增加「住戶搬遷津貼」。而在露天或戶外經營業務的人士,申領特惠津貼的運作年期亦由十年降至七年。   發展局又宣布推出一次性自願登記機制,所有居於非住用構築物最少兩年以上的居民,可在一年內向地政總署登記,未來將會納入上述安置及津貼措施內。政府消息人士指,自願登記制度的申請人需證明已在一六年五月十日前,已在上址居住才會在收地時獲補償,同時此舉亦有劃線作用,防止有人在近日搭建建築物濫用機制。   據了解,以橫洲為例,受發展影響的戶數約有三百戶,但目前只有十二戶合乎條件「上樓」,另有百多戶未有提供資料。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推出以上「拆牆鬆綁」措施,縮短收地時間的確是其中一個考慮。他又指出新界東北發展方面,受惠於新安置方案可上樓的居民亦有約三百戶,相對該發展區可提供七萬個單位,做法對加快土地供應有正面影響。他又指以上居民大都是老人家,非大富大貴的人,認為已在符合公平公義,合理使用公帑及公屋資源等原則下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