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供應之一的東大嶼都會人工島計劃,涉及土地規模最多,將提供1,000公頃土地,最多可容納70萬人居住,惟最大挑戰來自建造成本高昂,以及影響海洋生態。
可避免影響海岸線
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中短期選項之一,有兩項與填海有關,除近岸填海5個選址外,更矚目的為東大嶼都會的人工島填海計劃。
土地供應諮詢文件便指出,該中部水域人工島預計可發展土地面積逾1,000公頃,並可以避免影響高生態價值的海岸線。
根據政府過往透露,該計劃的構思是在港島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大約在交椅洲的附近,透過填海興建一個大型人工島,面積約600至800公頃。
建道路接駁喜靈洲
與此同時,東大嶼都會的人工島亦會興建交通道路,接駁至鄰近的喜靈洲,透過搬遷島上的懲教設施,以及在避風塘位置填海,預計可提供逾200公頃土地,而整個東大嶼都會計劃合共提供1,000公頃土地,足以提供1,200公頃土地短缺所需的8成土地。
由於人工島選址在港島與大嶼山中間,附近是中環的核心商業區,亦較近機場、港珠澳大橋等重要口岸,有潛力打造成第3個核心商業區,亦可作40萬至70萬人居住新市鎮。
不過,這項計劃亦會面對不少挑戰,包括離岸的人工島填海及基建成本,每平方呎超過2,300元,粗略推算,東大嶼都會便屬逾2,000億元的超大型發展計劃,加上填海對水流、海洋生態等環境影響,亦是東大嶼都會計劃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