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
經濟日報
上季三項私樓供應指標全線下跌,包括一手私樓潛在供應9.6萬伙,按季減少1,000伙,動工量及落成量亦分別按季跌27%及76%。惟土地開發未配合下,樓價料續升。
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錄9.6萬伙,按季減少1,000伙或1%,屬於去年第三季後再度錄得下跌,亦跌至近一年新低數據,反映私樓潛在供應似有見頂迹象。
私樓供應量略為減少,原因在於新樓樓花銷售加快至1.7萬伙的有紀錄高位,而同期新增的熟地數目卻不增反減。在今年首季共有2.3萬伙屬於已批出隨時可動工的熟地,按季減少4,000伙,屬於近7季低位。
中小戶仍主導 佔整體78%
大量熟地動工興建,導致同期在建的未售樓花錄6.4萬伙,按季回升3,000伙,數目則為2016年第四季後、近5季高位。
然而,短期內熟地供應亦維持在低水平,政府預計,未來數月將有8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提供約4,000個單位,較上一季3,900伙僅輕微增加100伙。
若果以平均3至4年供應期計算,每年私樓供應2.4萬至3.2萬伙,仍然較長遠房策目標1.8萬伙高出33%至78%。在未來供應之中,中小型單位(實用面積小於753平方呎)仍佔主導,涉及7.49萬伙,按季減少1,300伙,佔整體供應量78%。
季節因素 首季1200伙建成
不但私樓潛在供應減少,連同動工量及落成量均有所減少,當中首季動工量錄5,600伙,按季跌27%,而同期落成量亦只有1,200伙,按季大減3,700伙或76%,創2015年第一季以來季度新低。分析指出,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每年首季的私樓落成量均屬偏低水平。
運房局解釋指,由於每季新增熟地和發展項目的狀況、規模等均有差別,加上一手住宅成交量亦會隨市況升跌,預計供應量在季度之間有所變化是正常現象。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私樓供應量的確有見頂的可能性,但認為公眾毋須過於擔心,因為去年私人發展商補地價數目多達1.5萬伙,不排除今年情況持續,有助緩和供應量,而以現時一手潛在供應9.6萬伙計算,每年供應量仍高於長策要求。
不過,關焯照續稱,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政治能量薄弱,加上缺乏對樓市的預期管理,擔心今年樓價仍然會持續上升。
撰文 : 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