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2
明報
【明報專訊】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最近公布的一項住房負擔能力調查顯示,香港平均樓價相對家庭收入達14.9倍,屬全球360個主要城市中最高,也是連續4年以來排行最重負擔城市的榜首。與此同時,香港新樓平均面積僅接近500平方呎,屬所有調查的地區中最小,該報告形容香港是「房子最小但全球最昂貴的市場」。
根據Demographia於去年第三季進行的全球住房負擔能力調查(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在全球九大國家及地區、合共360個城市當中,香港的住房負擔倍數最高,由2012年13.5倍上升至14.9倍,打破該調查過去10年的紀錄,並遠遠拋離排行第二位、負擔倍數為10.3倍的加拿大城市溫哥華。按負擔能力的嚴重程度劃分,負擔倍數達5.1倍或以上已經是最嚴重級別(severely unaffordable),而香港較之高出接近2倍。
新樓平均面積 不足500平方呎
另外,香港的新樓平均面積為九大調查國家及地區中最小,不到500平方呎,排行第二及第三小的國家或地區為英國及新加坡,而平均面積最大的地區為美國。
負擔倍數逾5.1倍屬最嚴重級別
該調查中,被列為負擔能力達最嚴重級別的共有76個城市,主要位於澳洲、美國及英國。該調查歸納指出,在過去數十年,負擔倍數偏高的地區普遍出現樓價與住戶入息脫鈎的情况,樓價升勢遠較收入為快,另物業市場的投資活動亦加劇了負擔能力超標的困局。這些地區的城市限制發展政策通常亦較僵化。
萊坊:港收入升幅遠遜樓價
是次調查並未將香港以外的其他中國城市納入研究範圍,調查的9個國家及地區除了香港、英國、美國、新加坡、澳洲之外,尚包括加拿大、新西蘭、日本及愛爾蘭。萊坊大中華研究及資深主管林浩文認為,儘管內地房價不及香港,惟當地工資水平較香港低,「香港負擔倍數如果有14.9倍,內地起碼有15倍」,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外,近年樓價急升的二三線城市亦不容小覷。
對於香港住屋負擔壓力位列全球之最,林浩文指出,本港樓價近年來升逾一倍,但期內工資水平的增幅卻不多。此外,發展商要考慮大部分市民的負擔能力,所推樓盤多以二、三房居多,惟此類住宅動輒售300至400萬元,均導致本港難以改善居住質素。
明報記者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