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高企,私樓出現納米化現象。團結香港基金推算,未來5年私樓平均建築面積僅681平方呎,相較過去10年減少18%,而明年實用面積小於200平方呎的納米樓達逾千伙。
未來5年 平均建築面積約681呎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指出,未來5年私樓落成量逾10萬伙,平均每年落成量約2.08萬伙,而平均建築面積則為681平方呎,相較過去10年的平均833平方呎減少18%,當中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年面積更只有619至666平方呎,屬於2000年以後、近18年新低。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葉文祺稱,新建單位平均面積持續縮小,港人生活質素正在下降,副作用則是推高私樓供應量。
該會假若未來5年建成的私樓項目的平均單位面積維持在833平方呎,經調整後2018至2022年的私樓落成量將會減少3,900伙或19%至1.69萬伙,即未能達到長遠房屋策略定下的1.8萬伙目標。
納米樓供應 2019年達1066伙
當中納米樓的供應亦會大增,實用面積少於215平方呎單位的落成量在2016年突破100伙水平。按照基金會推算,納米樓供應將在2019年達至1,066伙,突破逾千伙關口,相較2014年的64伙,在短短的6年間急增17倍。
報告分析指出,納米樓的出現與土地供應來源有關,以2017年至2022年的私樓落成量,按照填海、鐵路、新市鎮及新發展區、重建以及改劃6大來源劃分,當中以填海區用地建成的單位面積較大,達724平方呎。
葉文祺解釋,是與填海區用地面積較大、地積比率較高相關,有條件作較大型的住宅發展;亦有較多供應來自重建及土地改劃的地盤,預計平均建築面積不足580平方呎,是各土地來源中單位面積最小。
撰文 : 余敏欽
版名 :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