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啟德河活化工程下月前完工,岸邊將廣植桐花樹、文殊蘭及簕杜鵑等植物,成為市區的綠色走廊。
渠務署另選4條明渠活化,冀5年內施工,有機會由大坑渠變身鬧市中的水上活動設施。
啟德河全長2.4公里,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太子道東及啟德新發展區,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河水最後流入維港,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
排水量增1.5倍 減水浸威脅
活化工程2011年動工,因河道未改善前有樽口位,工程在彩虹道地底建造400米長的暗渠分流大雨,使整體排水量增1.5倍,減低大雨造成的水浸威脅。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說,工程已完成超過9成,河道的防洪工程預計在今年4月雨季初期完工,相信可抵禦200年一遇的洪峰;而綠化工程則今年內完成。這是第一條於市區完成活化的渠道。
河道活化除了增加防洪能力,亦加入生態及市民親水的元素。唐嘉鴻指,3年內在河試種過108種植物,最後認為兩邊設置種植空間,適合種植原生的水蔥、桐花樹、文殊蘭等水生植物;在岸邊則種簕杜鵑作懸垂植物。市民可在觀賞台上欣賞保留了70年歷史的原啟德河石牆、河流中亦有建造仿石、魚洞穴及導流板設計。
記者到場視察,附近雖仍有些微異味,但唐嘉鴻指工程已改善水質污染的情況,但風向等會影響氣味。唐嘉鴻預計下個活化工程為觀塘翠屏河,將於今年進行第2階段公眾諮詢。
此外,渠務署會檢視全港的主要明渠,將會建立全港228條主要河道及明渠資料庫,初步認為大圍、火炭、屯門中游、佐敦谷明渠均具活化潛力,將首先進行深入研究,爭取在明年成為活化項目及5年內施工。
唐嘉鴻表示,希望可以讓市民使用這些活化河的空間。按渠務署資料,當中長度約2,500米、闊度約超過50米的屯門河中游,有機會發展成讓市民玩獨木舟等水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