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8, 2024 星期二 微雨 28° 90% 雷暴警告

諮詢在即 黃遠輝:強調缺地3信息 供應缺口達1200公頃 短中期嚴峻

2018-03-26    經濟日報
土地「大辯論」下月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透露,諮詢將強調3大信息,包括:1、土地供應短缺存在;2、缺地規模達1,200公頃;3、短中期土地供應情況嚴峻。 土地供應小組的諮詢工作將於下月中展開,黃遠輝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屆時將強調3項信息,首項是土地供應短缺存在。他指出,本港私樓樓價貴、公屋供應不足,由房屋到經濟用地普遍都有供應不足的問題;次項是,按照現時規劃,即使不考慮改善居住空間的因素,未來土地短缺的總量達1,200公頃,需要公眾正視;最後是短中期土地短缺情況嚴峻,例如未來10年公營房屋缺口有4.3萬伙。 據了解,下月中展開的大辯論為期5個月,將於9月結束,共涉17選項(見表)。黃遠輝稱,諮詢將會按照時間性設不同選項,有10年內的短中期選項,亦有10至20年內的中長期選項,以至一些缺乏前期研究的概念性選項。 倘公私合作 短中期可釋農地 據悉,短中期選項不多,包括:棕地發展、發展商土地儲備以及粉嶺高爾夫球場等3至4個選項。黃遠輝承認,短中期選項數目不多,由於社會過去無就任何選項進行大規模準備,故此目前土地供應是有所滯後,政府不能夠扭曲各種選項的時間性。 小組早前指出,主要發展商在新界持有的農地多達1,000公頃。黃遠輝預計,即使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亦不代表全部土地能夠發展,最終能夠有多少供應仍然有待確認。但他認為措施能夠釋出部分土地作首置上車盤、公屋等有利公眾的用途。「若果公眾同意推行新公私營合作模式,應該有一個機制,甚至最好設獨立機構去負責推展,以釋除官商勾結的憂慮。」不過,會否參與新公私營合作的主導權還在發展商手上。黃遠輝稱,政府除了提供誘因外,亦應同步多管齊下落實其他選項。 在挑選公私營項目時,應選較容易實行、基建較完備的項目先行,黃遠輝解釋,假如有項目需要興建大型基建,規模大到即使整幅土地作公營房屋,仍未能彌補開支,便很難落實。 棕地發展方面,小組提出全港1,300公頃棕地,當中大約540公頃已納入不同發展區內,料能釋出當中三分之二。黃遠輝稱,小組認為可先易後難推動發展棕地,不代表否認餘下700多公頃土地的潛力,但須承認有關土地零散,能釋出的土地潛力肯定少於三分二。 近岸填海450公頃 可較快落實 至於中長期方面,小組將維港以外填海劃分為近岸及中部水域人工島兩個選項。黃遠輝稱,前者近岸填海合共450公頃,可以比較快落實,已經有一部分前期研究完成,與涉及1,000公頃屬於概念性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相比,兩者進度不同,分開處理屬於合理安排。 他認為,社會覺得5個近岸選址較遠離民居,過去亦曾做過研究及公眾諮詢,會否比較容易接受?反而中部水域的填海規模較大,會否需要先想一想?亦都不排除有市民會全數支持這些選項,目標可以不止是增加1,200公頃供應。 撰文: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