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9
經濟日報
遠水難救近火,短中期可行的土地供應選項有限,卻面對公營房屋供應仍大落後,政府須透過放寬地積比率等多項常規措施,加快釋出更多供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立目的是透過公眾諮詢,為本港短缺的1,200公頃土地尋覓解決方案,但現時急若燃眉的問題,包括劏房戶生活環境欠佳、年輕人上樓無望等。
短中期選項 只有3至4項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吳永順坦言,諮詢除了希望公眾意識土地不夠的現實並作為取捨外,亦提醒短中期亦出現嚴重的土地短缺問題,「即使你不喜歡(短中期選項),亦不能夠只選取一些討好的中長期選項,而忽略眼前面對的問題」。
這亦是小組在設計俗稱「點心紙」的公眾問卷時,刻意劃分短中期、中長期組別供應選項的用意,提醒「遠水救不了近火」。
然而,能夠納入短中期的選項不多,只有3至4項,而且各項措施亦有不同的挑戰及不確定性,包括棕地或涉及收地、重置;公私營合作發展的最終主導權等。
因此,政府在要推動及落成公私營合作等措施,亦應積極透過地積比、活化工廈、善用空置政府用地、空置校舍等多項常規措施,務求盡量加快釋出更多供應,除早前提及放寬新界東北地積比率外,亦應研究增加一些新界發展項目的地積比率。
撰文:余敏欽
報道系列:土地「大辯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