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各大發展商目前坐擁大量農地,例如恒地(0012)便擁有4490萬方呎農地,是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去年10月恒地曾邀請分析員考察古洞北及粉嶺北農地,當時市場曾憧憬恒地就補地價作住宅發展用途與港府快將達成協議,至今已公布了兩幅較小的地皮達成補地價協議。
譚秉文表示,自己不會評論個別發展商的情况,但他認為,發展商要與港府達成農地補地價協議,難度相信比市場想像中大。
譚秉文解釋,由於農地的業權分散,目前發展商要收齊一幅公整四正的農地申請改劃作住宅用途已非易事。
須逾10政府部門及區議會同意
即使發展商能收到一幅符合標準的農地,擬將農地改作住宅用途,首先要得到規劃署的同意。規劃署的首要審批標準是,日後落成的住宅須有道路可抵達,而此一範疇由運輸署負責;由於該住宅日後落成,涉及泊車、倒垃圾、污水處理等事項,因此規劃署也會將發展商的改劃申請文件由10多個政府部門傳閱,取得這些部門的同意後,才將方案交給相關區議會諮詢,若區議會不反對,規劃署才會同意讓發展商把該農地改劃作住宅用途。
獲規劃署通過審批後,發展商可就農地改住宅用途向地政總署申請補地價,而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可以十分漫長。綜合上述分析,譚秉文認為,發展商要從農地符合規劃到完成補地價,需時往往長達10年以上,市場就此應有合理預期。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