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7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完成第十一次會議,主席黃遠輝指會上商討了發展佔地六十五公頃屯門內河碼頭的建議。小組認為該地的發展取決於龍鼓灘填海方案能夠落實,屆時碼頭鄰近的特殊工業設施可遷往填海區,除了碼頭用地可建二萬二千個單位,亦可適度於用地填海三十公頃,令土地更工整適用,但如鄰近設施未能遷移,或只能留作工業用地。由於仍有交通運輸問題,相信發展內河碼頭,屬於中長期的土地供應。
根據政府提交小組的討論文件,屯門內河碼頭去年吞吐量,約佔香港港口貨櫃總吞吐量的百分之三,可由其他碼頭設施吸納。因應目前規劃,該用地順理成章可改作現代物流等工業用途。文件中亦提及,最近完成的龍鼓灘填海研究,可提供契機,考慮將用地轉作住宅用途,以更切合社會需要。
黃遠輝昨在會後表示,政府初步認為如果用地改為住宅用途可按東涌規模,建二萬二千個單位,即現時屯門區單位數量的一成以上,小組亦提出於碼頭適度填海三十公頃,令土地更工整。若能將毗鄰的工業及其他不協調用途,搬遷至龍鼓灘的填海地,內河碼頭用地更可與毗鄰土地作全面規劃。但如只能作獨立發展,土地用途的協調性會是一項挑戰,須詳細研究。他又指土地受西鐵及屯門公路交通負荷限制,或要興建新的鐵路及公路配合,亦要考慮機場航道對用地的影響;估計要十五年之後始能提供用地,屬中長期方案。
昨日會上,小組討論了運房局交代正在申請撥款的《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細節,副主席黃澤恩指小組支持當局改以「創造容量」,而非以往以需求主導的方式進行規劃。他指這種規劃所需資源較多,但可使新發展區居民不會做「開荒牛」,做法更合理,亦可增加土地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