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7
經濟日報
【本報訊】土地專責小組昨召開第11次會議,探討在社會支持屯門龍鼓灘填海方案下,可考慮將內河碼頭轉作房屋發展,料可建2.2萬伙,惟只屬至少15年後的中長期供應。
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屯門內河碼頭近年使用量下降,若龍鼓灘填海方案獲支持,可考慮重新規劃將內河碼頭以西(屯門第38區)原有的特殊工業項目,重置往龍鼓灘填海用地上,藉此釋放內河碼頭作房屋發展,否則應保留作工業用途。如可就碼頭泊位填海,形成較平整地塊,估計可額外多約30公頃土地。
離市中心1.5公里 佔優勢
黃遠輝指,內河碼頭佔全港整體吞吐量約3%,可由其他港口設施吸納,沒有重置壓力﹔其次屬未來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出口處,距離市中心1.5公里的地理優勢,有潛力可作15至20年後的中長期供應。該用地涉3項技術問題,包括能否與周邊特殊工業相容、交通配套,以及鄰近第3跑道構成的噪音問題,要詳細研究決定可行性及留待公眾討論。至於青山灣填海,則要解決屯門連接荃灣的交通問題。
為增加規劃彈性,小組支持運房局提出的創造容量模式,作為未來運輸基建規劃做法,以帶動新市鎮發展潛力。
黃氏稱,昨已完成相關選項討論,共有17個選項會進入公眾諮詢,料可釋出逾1,200公頃,而公眾諮詢會順延至4月中舉行,惟強調不會縮短5個月的諮詢時間,目標仍以11月底前提交報告。若期內出現其他更好選項,亦會考慮加入最終報告。
另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有條件同意發展內河碼頭建屋,估計將增8至10萬人口,應該交通運輸及醫療系統上作全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