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2
經濟日報
政府下年度賣地計劃,終於作出重大突破,破天荒將以不記名方式公布全部標價,然而在揭標後4周才公布,似乎未能給予市場緊貼的信息,參考價值成疑。
本報專欄曾多次向政府倡議,在公布招標結果時,除了公布中標價及發展商外,亦一併公布不記名的排第二、三位的投標價。而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3月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首次透露考慮可以在不具名的情況下,公布其他出價,讓市民掌握是中標者「志在必得的天價」,還是市場普遍認為值得的價錢,屆時「市民的心(就)會安樂點」。
及時公布 可避羊群心理
經過本報多番倡議後,政府最終決定,下年度以不記名方式公布全部入標價,此舉可說是一大進步。惟對於揭標後4周才公布的做法,卻有所保留。雖然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解釋,是不希望會造成撻訂。但參考其他地區,例如新加坡,每次賣地均在揭標當日同步公開全部入標價,且是以記名方式。
其實,樓宇買賣亦經常出現撻訂,為此要延後至完成所有交易手續後,才公布投標價,令信息滯後,參考價值成疑。
過去每當政府揭標又或有新地王誕生,同區屢現二手破頂,新盤亦水漲船高,礙於準買家及發展商均以中標價作參考。倘若市場即時得悉其他入標價,了解此為地皮的確實價值,抑或只是個別發展商天價搶地,因而避免羊群心理,且可作為入市參考,樓市亦可更健康發展。反之,4周後才公布,信息已成「歷史」,不排除部分準買家因市場氣氛而貿然入市,其參考價值亦成疑。
撰文: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