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明報
【明報專訊】繼大埔新樓盤有墳地景觀,政府位於錦田南及八鄉的建屋計劃,核心部分發現一個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私人墓地,佔擬建公營房屋地盤約2%。長春社調查發現,該墓地由私人持有,埋葬了清末民初軍閥沈鴻英,認為具保育價值,擔心會遭發展計劃「逼遷」,或遭公屋包圍,影響景觀,促規劃署制訂保育方案。
規劃署稱會再諮詢
有城規會前委員認為,錦田南發展計劃處於規劃階段,應及早詳細評估,研究是否具保育價值,否則到規劃後期引發爭議,可能拖累計劃上馬時間。
規劃署表示,已參考古蹟辦的資料,所有法定古蹟和已獲評級的歷史建築會得到保存,在制訂詳細設計和進行發展前,會再諮詢古蹟辦。當錦田南及八鄉用地檢討尚未進入法定規劃程序,政府會考慮收到的意見,從而制訂分區大綱圖的修訂建議,交城規會審議時,亦會按法定程序刊憲及諮詢地區及公眾人士。
政府今年4月公布佔地152公頃的錦田南及八鄉一帶發展計劃,選出14幅具發展潛力的住宅用地,可提供合共3.37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比例各佔一半,容納近9.3萬人口。14幅地皮中,有5幅擬興建公營房屋,長春社發現,其中一幅位於錦莆路旁的土地,隱藏了一個私人墓園,內裏約有10個大小不一的墓,周圍長滿雜草,墓地四周被鐵絲網包圍。
規劃文件沒列墓地資料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說,墓群中有一個「主墳」,墓碑上刻了「故協威將軍冠南府君之墓」,「冠南」是清末民初舊桂系軍人沈鴻英使用的名字,認為該墓地埋葬了一代梟雄,具保育價值,但翻查規劃署今年4月向城規會提交的50頁文件,當中考古部分未有提及該片墓地,擔心為建屋遭逼遷。
多個環團上月底與規劃署開會,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引述官員稱,錦田南發展計劃的初步技術評估,發展範圍內共有21項古蹟或歷史建築,但沒有沈鴻英墓地的資料。
專家倡評估歷史價值
城規會前成員吳祖南認為,計劃尚在規劃階段,若發現大片私人墓地,應評估其歷史價值,以決定是否保留。若評估結果認為墓地值得保留,有可能要修改建屋單位量;若認為可移除墓地,亦要及早與地主商討解決方案,否則到規劃後期才引發保育爭拗,可能拖累計劃延誤。
對於政府擬將計劃「斬件」提交城規會審批,吳祖南認為反映了規劃困難,例如新界東北規劃期逾10年仍未上馬,若錦田南計劃透過傳統模式諮詢公眾,至少需時3、4年,再做1年環評,最快5年後才可動工。但「斬件」上馬可能會忽略交通基建及社區設施,不及進行整體策略研究全面。
明報記者 馬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