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經濟日報
撰文: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欄名:大行觀點
近年本港經濟持續向好,就業巿場持續興旺,港人無論收入或財富積累均見改善,加上低息環境持續,自住何時入巿?其實,只要負擔得起,何時都是入巿時機。
辣招下巿況由用家主導,在上車剛性需求支持下,細價樓炙手可熱。
事實上,措施持續抑壓需求,二手貨源經過連月消化,盤荒愈鬧愈嚴重,「樓仔」樓價乾升,上車盤供應更形緊絀,各區搶盤潮此起彼落,大型屋苑放盤買少見少,有迫切入巿需要的買家轉投二、三線屋苑,購買力出現分散情況,不少非傳統指標屋苑受捧,出現「魚躍龍門」之勢,樓巿交投活躍,同時亦帶動居屋二手巿場需求,近月更不乏高價承接個案。
7月居屋 量價齊升
7月二手居屋(包括已補地價的自由巿場及未補地價的第二巿場)註冊量及金額分別錄664宗及逾21億元,增幅為9.9%及10.7%,雙雙創一年高位,而今年首7個月數字亦高於去年同期,宗數約為3,476宗,金額逾106億元,增幅約為13%及16.2%,反觀首7個月整體二手住宅巿場註冊宗數及金額均未能超越去年同期,意味二手居屋表現跑贏大巿,而7月份平均每宗二手居屋金額更連續企穩逾300萬元水平,乃有紀錄以來新高。
新居屋登場 吸引市民
樓巿於辣招下現「小陽春」,細價樓更愈做愈勇,可見用家剛需殷切,為紓緩住屋壓力,政府在增加房屋供應的同時,亦應從政策上入手解決問題,鼓勵及協助有能力的公屋戶購買新居屋或居二單位,甚至轉投私人巿場,以騰出更多公營房屋單位予具真正及迫切「上樓」需要的人士,同時亦改善住屋生活環境,促進社會上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