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3, 2025 星期一 間有陽光 17° 46%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馬料水倡大填海 變萬一伙民居

(星島日報報道)經過近兩年研究,土木工程拓展署昨發表在馬料水填海的技術研究顧問報告,指出在初步的環境、交通及通風等影響評估後,認為可在該地填海約六十公頃,連同將沙田污水處理廠搬走後騰出的二十八公頃用地,未來可提供一萬一千個單位及容納三萬四千一百人;同時亦可配合周邊的中大及科學園,發展科研及高等教育產業,提供約四萬二千個就業機會。報告又建議填海時建設生態海岸線,創造更大生態價值。 港府於一一年展開在維港外填海及利用岩洞的研究,其後在進行公眾諮詢及策略性環境評估後,列出包括馬料水及龍鼓灘等五個近岸地點及中部水域人工島作「有潛力填海的選址」。顧問公司在一五年初展開研究後,並於上月完成報告,指在初步進行了水質、空氣質素、景觀、生態、水流以及交通基建等評估後,認為在馬料水填海約六十公頃的建議可行,如連同位於擬填海範圍以南,正計畫於三○年完全搬入女婆山岩洞的沙田污水處理廠二十八公頃用地合併發展,可在八十八公頃土地上興建一萬一千伙單位,容納近三萬四千一百人口,大約相等於沙田第一城的規模。當中報告提及會以公私營房屋六比四的比例發展。 早於策略性環境評估中,當時的報告已指出馬料水的填海選址鄰近現有公路及道路網、將受惠於沙中線,亦前臨沙田海及城門海的開揚景觀、可為毗鄰的中大及科學園提供發展空間等機遇。顧問在報告進一步提出,在「2030+」規劃研究中,填海選址坐落於東部知識與科技走廊可與鄰近的中大及科技園產生協同效益,區內發展科研及高等教育產業,可提供約四萬二千個就業機會,有助改善居住區及工作地點之間失衡的情況。 不過早前的報告亦有指出,如落實填海需重置水上運動中心、水警總部及輪船碼頭等設施、填海區上的建築亦可能會受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及噪音污染、影響馬鞍山景觀及對中大造成潛在的社會影響等限制。但顧問在報告就指出,交通評估認為到二○三六年,該區的交通仍能應付繁忙時段交通需求,相信填海不會帶來難以克服的交通問題。而在生態方面,報告認為只要政府在填海期間實施緩解措施,不會對周邊空氣質素及水質帶來影響,同時填海對生態影響輕微,不過顧問提出建議,在填海後設立生態海岸線,以提高生態和生物多樣性。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馬料水的填海範圍較大,發展時間也可較快,而且交通配套完善,因此可作為中期土地供應,適合發展住宅用途。他理解部分人關注填海造成的空氣質素、環境、景觀等影響,但相信城規會及環評標準,可作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