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經濟日報
樓價指數屢創新高,政府為加快私樓供應而提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將於本月開始實行,令符合資格的25個補地價項目有望提早釋出6,000伙潛在住宅供應。
兩次補價上訴失敗 可申仲裁
「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屬今年施政報告中,3項催谷短期住宅供應的招數之一,容許發展商在兩次補地價上訴失敗後,透過仲裁機制,解決政府與發展商之間對補地價金額的分歧,避免無了期的上訴,阻慢可供短期出售的住宅供應。
據了解,地政總署已經整理好「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的名單,目前約有25個項目已經最少提出了兩次補地價上訴,符合啟動仲裁機制的要求,預計有關項目合共涉及約6,000伙潛在住宅供應。除住宅供應之外,有關用地同時亦涉及約215.28萬平方呎商業樓面面積。
上述符合仲裁資格的住宅項目,分布在元朗、九龍灣、油塘及筲箕灣等地區。據悉,其中包括宏安(01222)旗下油塘四山街重建項目,由原本的工廈重建改作住宅發展,發展商至今就補地價金額所提出的上訴次數已累積達4次。
油塘四山街重建項目早於2010年,已獲城規會批准重建為兩幢樓高33層住宅,合共涉及約332伙住宅單位,屬於「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中,可獲優先處理的住宅類別。
超200伙項目 政府優先處理
根據發展局文件顯示,若果市場提出的仲裁申請,超出地政總署、律政司,以及仲裁員候選人的處理能力,政府將會優先處理規模較大的項目,包括住宅單位不少於200伙,或非住宅樓面面積不少於21.52萬平方呎的項目。
除宏安旗下油塘四山街重建項目外,據本報統計,市場現時最少還有5個中、大型住宅項目正跟地政總署商討補地價,例如會德豐(00020)旗下九龍灣九龍貨倉重建項目,涉約911個單位。
身兼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的會德豐副主席梁志堅表示,支持政府在補地價問題上引入仲裁機制,為業界提供另一個渠道完成補地價,認為有助住宅供應。
「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本月開始實行,為期兩年,仲裁申請可由政府或發展商提出,但仲裁機制要兩方同意才能啟動。
仲裁庭會由3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主席由法律專業人士出任,其餘兩名仲裁員則由最少有10年經驗的專業測量師擔任,政府預計由提出仲裁申請至完成補地價,合共需時約16星期,即大約4個月時間。
撰文:古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