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1° 75%

倡官商合作發展農地 陳帆﹕按機制補地價

【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提出釋放農地建議,倡議採取新的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由政府為發展商提供基建,換取發展商提供一定數量資助單位。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昨表示,明白有市民擔心公私營合作會出現官商勾結,但強調公私營合作「不可能不守規矩」,會按現有機制處理補地價,並希望市民能夠支持,「讓這個公私營的安排可以盡快啟動」。有關注團體批評,政府說法恐會助長發展商囤積農地。 政府出資基建 換取居屋首置盤 政府評估發展商現持有新界農地面積不少於1000公頃。據公司年報等資料,各發展商也持有大量未開發農地,如恒基持有農地主要分佈古洞北、粉嶺北等,涉及面積達4490萬方呎(見表)。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探討如何釋放新界私人農地發展潛力,提出考慮採用新的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由政府在有關私人土地周邊,出資提供基礎建設,以換取發展商在興建私樓外,提供一定數量居屋或「首置上車盤」單位。 陳帆昨被問及新模式時表示,明白當提到公私營合作,有市民會擔心涉及官商勾結或利益輸送,但他強調公私營合作「不可能不守規矩」,涉及私人土地的地價評估或補地價時,必定會按現有機制處理,不涉及任何利益輸送,而且任何公私營的合作安排,都必須公開透明公正。 他又指,未來本港發展仍欠缺1200公頃土地,在現有環境下尋找1200公頃土地並不容易,若能夠釋放私人農地作住宅發展,透過公私營合作讓市民得以安居,「我覺得都是值得大家去探討、去支持的」。 團體批明益發展商 助長囤地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政府說法等於鋪路予發展商釋放農地興建住宅,「目前城規會有機制予發展商申請改劃農地,容易申請的發展商都已經做了,剩下的是綠化帶或南生圍這類高生態價值土地」,批評政府此舉是「明益發展商」,甚至因此助長發展商囤地。他又指,長策報告顯示未來3至4年私樓供應量達9.7萬伙,已超出未來10年的18萬伙目標一半,反映公私營房屋用地失衡,「並非無地問題,而是政府傾向將土地發展私樓」,認為政府需撥回部分私樓用地興建公營房屋。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政府必須向公眾詳細解釋如何與發展商合作,以釋除公眾對官商勾結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