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8
經濟日報
看到《經濟日報》地產站ps.hket.com一個新盤參觀現場的數個街訪,似乎一眾受訪者選的都是500萬元左右單位,正是新盤市場近兩年的主調。
•張太表示,想買500萬以下的2房單位予將結婚的兒子作自用,會考慮使用即供優惠。
•本區客黎太指,新盤價錢略貴,但想買2房單位換樓,預算實呎一萬以下的單位。
•羅小姐表示,第一次看新盤示位,沒有看過其他新盤,主要目標買500萬元以下的一房單位,認為價格可接受,希望買來自住。
500萬元以下,或價錢再高一點點、市區、細單位、開放式或一房兩房,是今時市場主流,有留意發展商推售新盤或預告發展計劃,都會有意無意地提到有一、兩房供應,細單位成為最吸引眼球的類型,或最低限度是認購人數的保證。
細單位 不一定穩賺不賠
不過,往績顯示,細單位並非穩賺不賠。
早前有地產代理發放成交信息指出,由於佔中事件及預期市場加息影響,有收租業主遇到實在買家,不惜蝕讓沽貨套現。錄得的是大坑尚巒中層單位成交,建築面積349方呎,實用面積265呎,開放式間隔,向東望開揚景,獲區外投資者議價以520萬元成交,建築面積呎價14,900元,實用面積呎價19,623元。
上址現收租14,500元,租約期至2015年7月,新買家可享回報達3.3厘。原業主於2010年3月一手購入上述物業,當時作價557萬元,持貨至今逾4年易手,帳面虧損37萬元。
有熟悉市場的人士指出,除了這個蝕讓中高層單位,當年另一個接近樓層、同樣實用面積265平方呎的單位,買入價是463萬元,早前亦以528萬售出,賬面有65萬元利潤。換言之,一個賺一個蝕。
最新成交虧損37萬元,有市場人士估計,兩個單位樓層接近、面積相同,二手轉讓價差別不大,但當年買入價卻有極大差異,一個是463萬元、一個是557萬元,估計是採用的付款方法各有不同,購入價較低的應該是即供期付款、較高的應該是建築期付款。尤其是遠期樓花,建築期付款與即供取得的折扣有較大的差異,如果以這項物業計算,直接導致賺與蝕的差別。
一手倘受捧 開價較二手高
過去已多次提及,早年一手單位受捧,一手開價往往遠較二手為高,有極高的溢價,而當買入的是遠期樓花時,除了新盤的溢價還叠加遠期樓花的溢價,因為市場氣氛好,普遍預期兩年落後的價格更高,買賣方均有此預期,建築期付款自然出現特高價位,或者相對即供付款是零折扣。
不過,即使即供的價位較低,以上列單位賬面有65萬元利潤計算,假設貸款300萬元,即供期計算(按揭100萬元、2.2%、20年,首年利息部分是21,596元、第2年利息20,701元、第3年19,787元),首3年大概有18萬多元的利息支出,將會吃掉部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