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6, 2024 星期二 陽光充沛 24° 48%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雷鼎鳴倡近岸填海 改劃郊野公園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科大經濟系前系主任及教授雷鼎鳴指,要改善居住環境,估計土地需求尚欠至少約2,000公頃,倡改劃郊野公園用地及近岸填海,以取得大塊用地發展。 雷鼎鳴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政府《2030+》中估計長遠尚欠約1,200公頃土地,他認為,只是最低限度,長遠發展要考慮改善居住環境,不能僅以單位數量,去衡量是否滿足到需求,而要增加總樓面面積的供應。 兩者不涉及業權收地 政府積極重建置業階梯,他指,新加坡面積比香港小35%,但發展空間大,每年平均就房屋發展佔國內生產總值(GDP)7%至8%,相比香港同類佔GDP的5%為多,目前香港已發展土地只有約22%。新加坡不少建屋模式值得香港參考,如不少興建於樹林及郊地旁邊。 要增加土地供應,發展郊野公園及填海較可行,兩者不涉及業權收地的問題。「現時郊野用地佔全港土地40%(約4.5萬公頃),但每年前往郊野公園約1,300萬人次以全港740萬人口計,平均每人一年到郊野公園少於1.8次,其實只要將約2%價值較低的郊野用地改劃,便可帶來約900公頃用地。餘下的38%,可讓市民繼續保育使用。」他又建議,透過植樹補償,減輕排碳環境影響。 取得較大地皮 利發展配套規劃 填海要考慮位置、交通配套、道路及周邊景觀等,方便市民就業上學,近岸填海選址較合適。 要優化生活質素,人均居住面積須增加30%,雷鼎鳴估計,要較《2030+》估算再多800公頃用地,即預計本港尚欠共約2,000公頃的土地,可考慮從自由棕地、郊野公園和填海的3個選項,取得較大面積的土塊,有利發展新市鎮及配套規劃。 本港樓價高企,他認為,自2001年政府暫停主動賣地收緊供應,10多年積累大量住屋需求,單位愈建愈細,港連續多年成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要18年不吃不喝才可上車,而人均居住面積只約180平方呎,比新加坡(277平方呎)及上海(188平方呎)小。 同時,辣招及收緊按揭使二手交投萎縮,發展商提供多種稅務補貼及按揭方法,使近年新盤定價壓力減低,客源傾向一手,讓一手壟斷市場深化,長遠不利樓市健康。辣招前後的一手與二手成交比例,由1比10倍,收窄至1比2.5倍。他稱,調控樓價不能操之過急,關鍵點要從增加土地供應着手。當土地、房屋增加,釋放更多二手盤源,滿足到購買力,樓價便會降溫。 撰文: 鍾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