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舉行第3次會議,倡5個適合近岸填海選址,連同東大嶼中部水域計劃,料可提供至少1,400公頃土地﹔另指現有空置及短期租約用地的建屋潛力不大。
連中部水域計劃 共1400公頃
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為減低成本及有助長遠彈性發展,小組同意就當中5個選址進行近岸填海,包括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及小蠔灣、沙田馬料水及青衣西南部,連同東大嶼都會發展的中部水域,估計可提供至少1,400公頃土地。
對於填海涉及對環境及生態影響,黃遠輝指,該5個選址較其他而言,對海洋生態及空氣等的影響相對較小,初步估計不會對環境構成不可駕馭的影響,未來要進行多項更詳細研究,經城規會及通過環評報告等程序,落實細節。
而長洲以南建人工島計劃,他認為,方案要克服很多技術條件及進行研究,屬長遠的選項,昨日會議上並未有論述。
現有空置地 建屋潛力不大
小組副主席黃澤恩提及,本港現有912個可供綠化和社區用途的政府空置地,涉140公頃,部分用地已作長遠規劃,有部分夾縫地面積小至100餘至3,000餘平方呎,不少於斜坡上,發展潛力不大,政府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製作空置地的地圖。
另外,認同岩洞可安置不受市民觀迎設施,騰出地面空間建屋,而善用地下空間則可增加商業樓面,加強地區連繫及改善地面交通。
惟涉及高成本和技術,在新發展區及市區大型重建項目上使用潛力更大。
小組成員之一的雷鼎鳴認為,大部分短期租約批出的土地已經進行經濟活動,未必是解決土地問題的有效方法,而填海範圍不應太過偏遠,要衡量市民工作就學及基建配套。
撰文:
鍾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