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
明報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樓價飈升,不少市民望樓興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昨日回覆立法會議員口頭質詢時表示,強積金管理局正研究容許僱員退休前提取部分強積金累算權益作首次置業之用。有經濟學者認為,強積金戶口平均結餘僅約18萬元,對支付首期幫助不大;也有學者表示構思可取,可增加市民資產的配置方向。
平均結餘18萬元
劉怡翔﹕未必有幫助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昨天在立法會提問,指本屆政府的房屋政策以置業為主導,但不少市民難以負擔置業費用,有關當局會否研究容許市民提早取出強積金戶口內的累算權益,以支付物業首期。
劉怡翔回應時表示,積金局正就此展開政策研究,他指出,本港強積金戶口平均結餘只得約18萬元,質疑金額未必對支付首期有很大幫助,「概念上、政策上,正在考慮中,但實際上仍有掣肘」,因此需做更多研究。根據法例規定,現時計劃成員可於特定情况下,在65歲前提早提取累算權益,當中包括提早退休、永久地離開香港及罹患末期疾病等。
劉怡翔表示:「政府在決定應否容許計劃成員以首次置業理由提早提取累算權益時,會以通盤方式考慮,並慎重研究該理由與設立強積金制度的政策目標是否一致。」
早在2015年,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接受傳媒訪問時已表示,可研究用強積金供首次置業,幫補繳付部分首期。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首任《施政報告》中提出,房策以置業作主導,除了在居屋之上,為月入5.2萬至6.8萬元的家庭設立「首置上車盤」,也提出把「綠置居」及「白居二」(擴展居屋計劃第二市場至白表買家)計劃恒常化。
房協日前公布推出兩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分別為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其中最低售價為192萬元,若申請者成功取得九成按揭,需要付逾19萬元首期,跟本港強積金戶口平均結餘仍有距離。
「多個選擇」 學者指可取
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認為,雖然僱員持有的強積金累算權益金額不高,但此舉可讓強積金制度有較多彈性,「有多一個選擇總比沒有好」,令市民的資產有多一個配置方向,也是可取。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提早提取部分強積金累算權益的金額較小,對首次置業付首期作用不大,他認為,該金額最少要達到平均樓價兩成,才有實際幫助,另外,計劃成員亦要證明所領取的累算權益是用作首次置業,會增加有關行政負擔及開支。
香港的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12月開始推行,一直都有聲音抨擊收費高、回報低。
劉怡翔表示,目前強積金制度連同其他退休保障計劃,已有85%的就業人口,即超過320萬僱員及自僱人士得到不同程序的退休保障,而強積金制度成立至今年9月,扣除費用及收費後,強積金所錄得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為4.4%,超過同期每年1.8%的消費物價指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