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1
經濟日報
撰文: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專家論市
古語說送給別人一條魚可解一時之飢,如果要他人永遠不愁飢餓,倒不如教他捕魚,讓他能自力更生。
特首在公布最新的施政報告時表示,他同情香港市民居住空間狹小,甚至影響家庭生育計劃,故特首希望可為香港人努力改善居住面積,令市民有更舒適及更大的生活空間。
在下管見,香港地少人多,市區地方寸土尺金早已存在,甚至世界各地的大都會,居住環境也相差不遠,像日本的東京,美國的紐約,不少人也是住在市區的板間房中。
因此,香港市區有不少細面積的開放式或一房住宅單位存在,也一樣受到買家的歡迎。
而且,置業不能單純說是金錢多少的問題,因為香港交通四通八達,地鐵及道路網交織,從天水圍到市區,車程約30分鐘,付出同樣的樓價,若選擇在天水圍居住,起碼可以買大一倍面積的住宅單位。
應盡快增建公屋 助草根市民
故此,依然選擇在市區居住板間房的人,相信存在不少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我認為政府不宜單單着眼居住單位的大小問題,反而更重要的是,一些在職貧窮社群的住屋困難,才是急切需要處理的問題,政府要盡快增加更多廉租公屋,優先讓更多草根市民可以及早居有其所,比較設合實際。
至於興建居屋方面,這是讓基層市民可以進入置業階梯的低門檻起步點,就好似一位善長將一條魚半價賣給未曾吃過魚的人一樣,若一位市民買了居屋之後,發覺自置居所可以得到更大的滿足感,他應該發奮上流,增加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居住空間。
政府計劃增加土地供應,處處受到掣肘,寸步難行,施政報告計劃未來10年建20萬公屋單位及8萬居屋單位,應付中低層市民居住需要,個人相信要湊合足夠土地非常吃力,提出的見縫插針及提升兩成地積比率,落實前景坎坷。
至於住得更舒適闊落,是更高的層次,還是讓市民發揮自己的智慧去創富,畢竟,沒有付出,那有收穫?